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反腐倡廉的必要性.docx / 文档详情
反腐倡廉的必要性.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8.7千字
约15页
0
2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反腐倡廉的必要性.docx

反腐倡廉的必要性.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反腐倡廉的必要性

第一篇:反腐倡廉的必要性作为一个政党,腐败不除,难以立本;作为一个国家,腐败不除,难以立国;作为一个政府,腐败不除,难以取信于民。“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可见人心向背对于政权存亡的极端重要性。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的最终结局。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顺民心,得民颂;搞腐败,失民心,遭民怨。如果脱离了群众,政权存在的合法基础就会失去,人心就会浮动起来,社会动荡将随之而来。所以要保持稳定,最需要做的是消除人民群众最痛恨的腐败现象。正如李鹏同志讲:廉政才能稳定,勤政才有希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身上出现某些腐败现象。具体表现在思想上:一部分党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日益淡薄,完全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讲奉献,只讲索取。在组织上: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手中有权利的党员干部,搞任人唯亲、拉关系、讲人情、结帮派。在政治上:有的党员不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造福,而是千方百计搞“实惠”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例如:一些党员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利或者工作上的方便,在住房、子女的就业、提职、经商、出国等方面搞特殊。有的甚至把权力变成商品,搞权钱交易,索贿受贿,贪污腐化。王宝森自杀一案不正有力地证实了这种人的存在。以上这些消极的腐败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单位和个别人身上。但是它给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则是十分严重的。首先,这种消极腐败现象已经严重地损害、败坏了党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恶化了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影响了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再次,这种消极腐败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政风、民风,助长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抬头和蔓延。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重庆考察时也强调,要把握主题主线,推动科学发展,坚持干事干净,加强反腐倡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反腐倡廉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阐述了反腐倡廉的基本形势与总体思路,“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工作领域。”深刻阐述了深入推进反腐倡廉需要做好的一些重要的具体工作,包括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完善巡视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等。第二篇:浅析反腐倡廉舆论监督必要性及其新途径浅析反腐倡廉舆论监督必要性及其新途径[摘要]: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党组织各级干部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利益诱惑”,因而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新形势、新背景下,加强对公权力行使者的权利监督是规范权力行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树立良好党风党纪的历史任务,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当前社会形势为背景,简要分析反腐倡廉舆论工作的必要性,并对新环境、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舆论监督工作新途径进行粗略建议。[关键词]:反腐倡廉舆论监督必要性新途径新世纪的党面临着两大严峻问题:一是如何卓有成效的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好的驾驭市场经济;二是如何防腐拒变,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问题,在新形势下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解决腐败问题最根本途径,预防工作中做好对腐败行为的舆论监督工作成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第一步。一、反腐倡廉舆论监督的必要性(一)腐败问题的特殊性决定舆论监督成为第一抓手众多周知,我国大多数贪污腐败问题都是经查处后才为大众所知晓,真正能做到主动自首的微乎其微。因而,这样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腐败问题存在着隐密性强的最大特征。面对这样的隐密性,如何更加有效的发现腐败行为成为思考的重要问题。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腐败行为具有隐秘特点,但在群众的眼里任何事都会有更加清晰的鉴别。因而充分发挥群众舆论在反腐败工作中的监督作用,要让舆论监督成为反腐工作的“警报器”、“千里眼”、“顺风耳”。舆论监督,为隐秘的腐败行为形成了一道有力的防治墙,既能做到事前的“威慑防御”也能实现事〃〃后的“举报治理”,从而真正发挥了群众舆论监督,达到了“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根本目标。(二)舆论监督的本质特征决定其在反腐败工作中成为必要1.公开性。公开是实现监督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反腐倡廉的必要性

文档大小:2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