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发展特色农业 第一篇: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农村旅游经济——关于城关镇西河村发展的调研报告刘红星城关镇西河村位于县城西边沟底,距离县城仅1.5公里,过去因交通不便,地理环境不好,农村经济发展困难。近年随着县城人群体到西河锻炼休闲的增多,加之西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初步完成,为西河村发展村级旅游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通过对该村的详细调研,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西河村应当围绕以乡野农村水利观光和休闲健身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城镇人群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以展特色农业为主,充实农家乐形式,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具体如下:一、西河村基本情况西河村现有三个村民小组,640人,总耕地面积748亩,由于位于狭窄沟川地带,全村河川水浇地仅42亩,其余706地均为沟坡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很差。全村农业生产以水地种植蔬菜为主,沟坡地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另在荒山荒坡上种植有400亩花椒和10亩核桃。2013年全村种菜收入25.3万元,第一产业收入仅75.8万元,可以说农业生产除因离城近蔬菜销售方便收益较高外其他农业包括经济林收益很差。二、西河村发展乡村休闲娱乐的优势、现状与问题西河村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洗肠泉”为古代高僧佛图澄开肋洗肠之地,“搠枪泉”因武帝饮马而得名,“跪姑泉”被定为“宫泉”。1997年以前这里是通往县城西北的交通要道,但是随着新西河桥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曾经繁华的西河村渐渐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千年普济寺断续香火,军队营房破烂不堪,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近几年来,随着人们锻炼身体的需要和休闲娱乐需求的发展,离县城较近有沟有河的西河村成为县城人群健身娱乐的“后花园”,每天从县城到西河村健身娱乐的人越来越多,平均每天有2000多人的流量。2013年,澄城县委、县政府依托“十二五”规划,充分利用西河村有水、近城、便于休闲等特点,作出“实施西河风景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把西河村开发建设成集水上游乐、休闲避暑、农家餐饮等现代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绿水生态风景区”的重大决策,拉开西河走向生态田园的序幕。西河风景建设被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亮点走进政府工作报告,“投资2500万元,实施县西河生态风景区建设工程”成为县长向全县40万人民公开承诺的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目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841.7万元,对县西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河道2.89Km,新建排水涵管2处,新修下河踏步23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水务局投资120余万元,新增实施了8座拦水坝工程,使西河老桥上下游1km范围内形成了3.6万平方米水面景观;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总投资1212万元,对县西河风景区河段及沿河两岸山坡进行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这些项目的建设为西河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奠定了基础,现在已经有农家乐、农家烧烤等出现,村民也自发形成了新鲜蔬菜销售群体。通过调查,我认为,西河村具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突出优势,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引导。1、发展能力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群众对乡村休闲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没有多少效益,发展路子不多。该村的村民多数外出打工,条件好的也多在外地或县城安家,不愿意回村创业,现有群体没有投资发展能力。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县城通往该村的道路差,有一条水泥路得是很窄,离县城处道路污水垃圾纵横,严重影响消费群体进村。风景区内没有娱乐设施,留不住来往人群,现有接待消费者的农家乐的硬件设施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3、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目前,该村发展休闲娱乐等产业还处于自发状态,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作指导,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4、形式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在发展中没有和农业发展结合,没有特色,难以吸引人。由于缺乏市场理念、定位不准、现有农家乐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5、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没有规范化经营观念,村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只顾赚钱,有的还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是真正的农家乐。三、西河村发展乡村休闲娱乐产业的对策与措施我们认为应当坚持四项原则,采取四项策略(一)坚持四项原则1、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于都市人群来说,乡村休闲娱乐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的特有的“农”、“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从农业入手,可以依托该村蔬

冬易****娘子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