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诗词欣赏教案 第一篇:古诗词欣赏教案中华诗词赏析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它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国际影响。我们知道,早在西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诞生了,至今已有3000多年。这305篇诗歌中的任何一篇,现在读来还是让人感觉到是那么的甜润。这说明,虽然时间相隔很远,但我们的感情却是一直沟通着的。诗词、戏曲、小说、散文这四个文学体裁中,要数诗歌资格最老,影响最深远,甚至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这里,我并不是有意贬低小说、散文、戏曲。很多诗虽然短短几十个字,却能让许多人铭记一辈子在心。几年前,我到福州去讲学,在一位老友的家里,听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念起这样一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一瓶敌敌畏,不知死多少。”你们看,孟浩然的诗竟然能够被重新改写了,何况又是出自几岁小孩子的口中。可见,中华诗词的流传之广。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时至今日,中华诗词这一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特性和风尚的文学体裁又有何社会功能呢?几年前,我在接待一个日本访华团时,一位日本老先生就这样问我:“你们中华诗词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影响海内外。但是,有一点我不明白,究竟它对你们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当时这样回答:“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咱们中国二三千年的一位圣人已经回答过了。地就是孔子的一段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对诗歌的社会功能的概括,仍有其现实意义。创作和鉴赏诗歌,切不可忘记它的社会功能。“兴”就是“振奋”,表现于当代就是指振奋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传统诗歌的主旋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一条爱国主义红线,贯穿全部中国诗词史。这些充满浩然正气的诗歌,激励过多少英雄豪杰关怀祖国的完整统一,在祖国危难关头赴汤蹈火。鉴湖女侠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都是鲜血凝成的救亡图存的檄文。我到渣滓洞参观时,看到墙上仍然留着烈士们用咬破了的手指头写下的首首壮烈诗篇,表达了他们坚决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把牢底坐穿、视死如归的决心。改革开放以来,传统诗歌生机焕发,不少反映时代强音的作品应运而生,如刘瑞清的《开元颂》:莫再纠缠社与资,天惊石破发雄词。开基昔赖扶轮手,易辙今凭设计师。中土卿云仍缦缦,北邻芳讯仍迟迟。饶它国际**谲,未改心议马克思。用当代语言写当代事,热情地讴歌改革开放,催人奋发。“可以观”就是指可以提高观察能力。诗读得多了,就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包括两个方面:观察社会的能力和观察自然有能力。读诗可以观民风,可以知政事得失。古代圣哲、有远见的政治家,都高度重视诗歌抒发感情、补察时政的功能。杜牧在论述六国和秦的灭亡时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以此来警示唐朝统治者。晚唐诗人李商隐在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时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就是政治上的观察力。另外,观察能力包含着能够看到社会的变化。1995年,由中华诗词学会和温州诗词学会联合主办的“鹿鸣杯”全国诗词大赛,共收到海内外参赛作品三万多首。不少佳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的缩影。例如,有首歌颂农村变革的《农家即景》:春归旧燕有新愁,不见茅檐见彩楼。三匝绕梁终辨识,锄筐仍挂粉墙头。农民生活提高了,建了新房,连燕子都差点儿没认出来,很有深意。《农民技校》则以一个生动的镜头反映了新农民学习技术的热情之高:新月含羞柳上藏,农民技校夜辉煌。阿娇卖菜归来晚,一嘴馒头进课堂。读这些诗,可以感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因为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可以群”意指增强群体观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增强凝聚力。传统诗词具有强大的感情凝聚力,它可以团结人民,鼓舞人民,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如《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现的是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义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的《春望》,表达的是山河破碎给人民事来的灾难和哀伤。追溯到现代,很多文人志士在当时利用诗词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1937年,郭沫若毅然别妇抛雏,从日本返国,他哭吐精诚地写道:“四万万人齐蹈砺,同心同德一戎衣。”1943年,丰子恺到重庆后写了一首《蜀道》:蜀道难行景色饶,元宵才过柳垂条。中原半壁沉沦后,剩水残山分外娇。丰子恺面对剩水残山,景色愈娇,其心愈惨。这些诗都有高度的凝聚力。“怨”就是指针贬社会时弊。白居易曾写道:“文章合为事而作,歌诗合为时而著。”《卖炭翁》就是针贬时弊的佳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

一只****签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