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听高金英老师讲座之感想(模版) 第一篇:听高金英老师讲座之感想(模版)感动着收获着——听高金英老师讲座之感想后峪小学王四丑执教至今十余年,自以为桃李芳菲,殊不料,蓦然回首,却是黯淡的回忆。十余年杏坛上的默默耕耘,自我感觉如老黄牛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所获业绩却是平淡如水。甚不服气、也气馁过,到最后也就如河底被不停地冲刷过的鹅卵石失去棱角般的无所求了——自己老了,该服输了。而今,聆听高金英老师《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专题讲座。说实在的,一开始就是觉得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赚了钱还在那里自命清高:首先先肯定老师的苦和累,然后用一个个案例把这些苦和累淡化得荡然无存。我们最终得到的也就“乏味’’“无奈”两词。一路听下来,除了耳熟能详的当好班主任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师德、爱心和责任心外,其次是要具备本体性知识。这些我都知道。高金英老师说自己喜欢看书,我也有这方面的偏好,但往往是过目即忘,比如晚上睡觉前看过一个小故事,第二天跟学生讲时却往往记不起当中的细节,讲到最后只能草草收场,这让我甚是懊恼。直到高金英老师介绍了她积累故事的经验之后我才茅塞顿开,书———原来是要这样读的。这一刻,我才听出了兴趣,听出了味道。一个60多岁的中年妇女,坐在台前3个多小时洋洋洒洒的报告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做得到的。她的风趣幽默,她的足智多才,都令我无不心向往之——什么时候我也能像高金英老师那样从容不迫,语出惊人?她的执着、不依不饶,她的爱心、包容牵挂,无不折射着个人的魅力。另一个让我感受颇深的话题是高老师讲座当中的一个话题“作为老师要敢于教育”。以往,面对学生原则性的错误,一般我会直截了当的批评教育;但如果是有关尊师方面的教育我却是羞于启齿、含糊其词、姑息迁就,因而往往使得学生思想松散、行为散漫、班风与学风涣散,留给自己的是无尽的烦恼与懊丧。有专家说过:“作为老师,教育是任重道远的,教育是首当其冲的。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小学生正处在混沌期,必须严格要求,把根扶正。在矫正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痛苦,但谁会否认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没有裨益?”所以,借着本次教师节尊师活动,我要改变以往做法,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明代思想家黄宗羲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马卡连柯也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疪,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的确,要想把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就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就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社会作用、规律、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时刻注意它的新发展、新成就,对有关的课题的内容尽可能作深入、透彻的了解,达到“专”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把有关学科知识准确、自如地传授给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听高金英老师的讲座,留给我的是颇多的反思与促进,我想我会对自己的学科知识进行钻研,尽力提高自身的本体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博取众长,努力使自己朝着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方向发展。2011-9-2第二篇:听高金英老师讲座心得体会听高金英老师讲座心得体会曹荣东首先我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历时二天的培训中,我认真地听三位老师的讲座,并做了详细记录。其中高金英老师的汇报让我受益匪浅。高老师的讲座用了一天的时间,在这8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感觉到疲劳,反而如沐春风。高老师的幽默、乐观、豁达,令会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与掌声,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个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高老师就像一本厚重的书,让人百读不厌,让我感触颇多。高金英老师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人情味,人情味就是阳光的味道,师爱就是师魂。”她引入一则寓言:北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下来。北风使出浑身的力气,刮得天地间飞沙走石,一片昏暗,但风越大,越是寒冷,行人的大衣裹得越紧,结果它失败了。而太阳它不声不响地将阳光洒向大地,使天地间温暖而明亮,行人渐渐感到热了,就解开了大衣的扣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个多么伟大的称呼啊,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教师身上的担子和背负的责任是多么重!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你是想让他们流光溢彩,还是让他们黯然失色,这就要看你这位灵魂的工程师怎样为他们着色。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一个对学生没有爱的教师,我们怎么能期待他雕琢出高尚的灵魂来。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既然人家能把宝贝交给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去关心他们,去呵护他们呢。一句忠言,一个善举,都能在孩子的生命里烙下深深的印记。我折服于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育人智慧,感动于这位朴实的教育家那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St****1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