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启明学院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汇报 第一篇:启明学院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汇报启明学院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汇报2009年下半年,启明学院正式启动基础课教学改革,新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生命科学等课程陆续在2009级各实验班中推出。基础课程院系和教师积极行动,热情投入,使基础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面貌一新。数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成立了启明学院数学系列课程改革与创新团队,着力改革传统的公共数学课程设置与内容,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一是改革教学理念。数学课力求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训练学生”向“开发学生潜能”转变,使学生在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开发。二是转变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数学课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提出新的问题,最后师生一起讨论解析问题。课堂采取讨论、提问、注入、启发、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形成师生互动,使学生喜闻乐“悟”。三是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的学习需求,适当更换和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整体架构方面,将原来的数学课改为“代数与几何”“应用概率统计”“科学计算引论”等7门课,并重新编写了具有趣味性、时代性、可实践性和适用性的系列创新教材。英语外国语学院已全面推广分级教学,建设了基于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基础条件下的英语学习环境;制定了分级教学大纲;创建了立体化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形成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教学管理体系。外国语学院还试点在启明学院实行密集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一学年完成普通本科生两学年完成的大学英语学习任务。面临学校发展和学习专业课对英语需求的挑战,外国语学院将在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与深化改革,提高中高级英语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数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监督和管理;建立本科生口语考试机制;组建教学与科研团队,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从整体上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学院大力改革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将“C++程序设计”课程取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是改革举措之一。“C++程序设计”课程对于启明学院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必备的工具。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计算机学院采用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和程序调试方法,并且全部课程的授课均在机房的多媒体教室完成。学生一人一台计算机,使得学生练习的时间和效果得到充分保证;学生5至6人组成学习小组,期末合作完成1个设计项目。由于该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学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生命科学为适应培养交叉创新人才的要求,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定位主要向学生介绍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与趋势,重点介绍生命学科与其它学科/技术间的交叉与融合,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前沿与趋势,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专业热情与创造潜能。采取讲座式教学,邀请国内顶尖学术带头人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培养学生宏思维,成为该课程最主要的特色之一。讲座内容丰富,涵盖了生物信息学、生物能源、生物环境治理、生物安全、生物经济等前沿领域;讲座人均为国内相关专业的权威专家,他们学术造诣高,讲课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富于启迪,深受学生欢迎。第二篇:启明学院介绍启明学院介绍By小三克学长一.学院简介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示范作用,华中科技大学与业界共同创办“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启明学院秉承“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遵循“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启明学院作为教育改革的创新示范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和科技创新,开发学生潜能,探索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创造教育的新途径,营造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生态环境,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达成“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目标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启明学院基本办学思路为“开放办学,创新机制,学科交叉,拔尖示范”。将以“开放式”办学的思路统领基本工作,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教师聘用等方面加大对国际、业界、高校、社会的开放力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包括选拔、评价、激励、约束等)机制,鼓励和吸引高素质学生、高水平教师和优质资源参与启明学院办学,创立新的运行机制和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多学科交叉平台,加强学科间的

小凌****甜蜜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