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听张斌博士报告有感 第一篇:听张斌博士报告有感听张斌博士报告有感腊月十三,全校师生齐聚一堂,认真聆听省教科所和市教研室三位专家的报告。听后,受益匪浅,收获颇多。特别是张斌博士《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备课工作改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备课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一、对课程标准的新认识课程标准自己也读过,不过都是在考试的压力下被迫读的,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也是稀里糊涂,搞不清到底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什么目的,只是浅显的认为课程标准就是告诉大家教的内容,给大家制定的一个教学标准。听了张斌老师的报告,我才发现,课程标准的设置并不是让教学标准化、模式,恰恰相反,而是非标准、非量化,目的是让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去研究教学,培养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力,让教师像专家一样去研究教学,站在课程的角度去思考和审视教学问题,思考我该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该掌握哪些能力;去研究课程的性质、研究课程的基本理念、研究课程的标准设计思路。围绕课程标准来服务学生。二、对三维目标的新认识每节课我都要在教案上写三维目标,但是都是抄来的,根本就不明白这三个目标如何与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总是存在很大的困惑,特别是怎么准确的制定三维目标,怎么恰当的用行为动词表达三维目标,怎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还有很多地方不清楚,一直迷惘。知识和技能是告诉学生学会什么,它是三维目标中基础性目标。过程和方法强调的是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学,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真正学会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如何喜欢学习,喜欢发现,有美德。张斌老师告诉我们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以此为目标,认真思考如何设计三维目标,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到智慧。三、教学目标的新认识一直以来,我的备课主要是在研究教学过程,每每总是参考好多份教案,绞尽脑汁地设计有趣的问题,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感觉自己一直都在做无用功。张教授的观点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才发现自己这一段时间里竟然如此迷茫。回想一下,自己也是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是有过这样的实践,只是想得没有这样透彻。试想把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通过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加上动词,目标更加具体也更形象。只有教学目标弄懂弄透,才会在后面的学习中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目标是课堂的起点和终点”让我一下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备课中,我要把教学目标放在首位。当然,教学目标不是参考教案和教参,而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才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四、对评价的认识评价不是对学生的一句表扬或批评。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和目标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张老师说“实施教学即评价”这句话更我留下了很深刻印象。注重评价。我想最重要的评价是知识评价。曾经听徐长青教授在报告中说,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学生的责任就是学习。知识评价是让学生检测责任的一种方法,老师讲得再多也只是自得其乐,最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而评价的设计正是基于如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重教学评价的设计。听了张教授的讲座,解决了我教学中的困惑,为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尝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我的课堂能明确高效,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第二篇:听张斌博士《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备课》心得体会听张斌博士《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备课》心得体会李飞飞3月14日,我观看了省教科所的张斌教授的讲座《突破课堂——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备课工作改革》。在三个多小时的讲座里,我在他的讲座中收获很多,对现在的备课有了一些新认识。(一)用优秀企业文化改造教育。先进的文化引领企业发展,教育同样如此,“标准”的思想就是其中之一,要求教师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育的更高追求:要保证自己在课堂零错误,追求课堂的完美。(二)站在课堂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学生、教教材,而是从学生的“发展水平”或者是学习的结果来实施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素养的实现来审视教学,这也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三)让课程和教学适应学生。学校的教育的主人是学生,无论是课程还是教学必须要适应学生。教师要从理念上和行动上树立“服务”意识,创造让学生自由呼吸的教育。从学校层面上要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上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从教师层面上要提高专业化水平,具有驾奴三级课程的能力。(四)三维目标下的教学质量观。国家课程标准确定三维目标:⑴、知识和技能——学会——有知识。⑵、过程和方法——会学——有智慧。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学——有美育。并且这三者之间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专业化的教学来实现,就需要教师确实是一位教育的行家里手:实现从“教书”走上“育人”。(五)关注结果或绩效。国家课程标准,不是不要结果

一只****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