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土壤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篇:土壤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壤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301)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土壤学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土壤学事业献身的精神。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前沿;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土壤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1、森林土壤学(土壤与森林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措施,森林土壤资源的类型、成因、特征、生产力,森林土壤分布、区划、利用和管理等);2、林木营养与施肥(木本作物营养学,木本作物营养诊断,苗圃施肥、林地施肥、经济林木施肥,营养液及营养基质等);3、土壤保持及改良学(土壤侵蚀及治理,宜林荒地培肥改良及造林技术,林业土壤退化机理及防治等);4、环境土壤学(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及转化,土壤污染的治理,土壤与大气圈水圈的元素交换及其环境作用等)。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1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硕士可延长二年。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含2学分实践性环节)。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的硕士生需补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1)学位课公共学位课程(7学分)自然辩证法2第一外国语5基础理论课(5学分)多元统计分析3环境化学2森林生态学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3专业基础与专业课(6学分)土壤侵蚀学2中国森林土壤资源2土壤物理学2土壤化学2森林土壤学3林木营养与施肥2(2)选修课无土栽培2土壤理化分析(含植物分析)3农业化学2试验设计2植物营养学2土壤生物化学2土壤微生物学2土壤地理学2土壤调查与制图2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地球化学2学分根际研究法2学分土壤研究法2学分森林立地学2学分土壤学专题文献综述2学分同位素示踪技术2学分第二外语2学分矩阵论3学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F等)3学分仪器分析3学分造林学研究法2学分测树学研究法2学分水土保持学2学分防护林学2学分高级植物生理学3学分生物多样性专题2学分经济林学2学分植物地理学2学分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3学分电子显微镜技术2学分土地利用规划2学分森林培育学(种苗、造林、营林)2学分设施栽培学2学分2、学位课程说明及主要内容(1)自然辩证法见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2)第一外国语见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3)多元统计分析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向量检验,协方差检验,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要内容:向量检验,协方差检验,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4)土壤侵蚀学园林植物学或花卉学2学分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地表流水的形成,土壤条件、植被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土壤侵蚀的防治。主要内容:地表流水的形成,土壤结构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土壤质地与土壤侵蚀,地形条件与土壤侵蚀,地质地貌条件与土壤侵蚀,滑坡的形成与防治,植被与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防治。(5)环境化学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污染物的残留降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污染的治理。主要内容:生态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水体污染物的降解及残留,大气污染的种类及危害,土壤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条件与污染物的残留转化,土壤污染的治理。(6)森林生态学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森林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森林群落的发展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森林与光照、大气、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关系,森林群落的发展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7)中国森林土壤资源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森林土壤的形成条件,森林土壤的分布规律,土壤发生分类系统,森林土壤资源条件分析及利用改良。主要内容:我国森林土壤的形成条件,森林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山区土壤发育系列和组合,土壤发生分类和诊断层分类。我国森林土壤的分布规律,我国主要林区的森林土壤类

猫巷****松臣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