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第一篇: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要素,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们国家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尤其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如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如何兼顾好“吃饭”与“建设”的双重问题?如何合理利用稀有的土地资源?„„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应对的严峻问题。因此,在土地管理领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其意义更是十分重大。发展观是从哲学的角度对发展的诠释,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科学的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要牢固树立珍惜和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国民经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充分认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认真落实最严格的土地制度,坚决杜绝土地违法行为和破坏土地资源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解决用地指标紧缺这一难题,确保重点项目和社会发展用地的需求。因此,科学的土地资源观就是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保护耕地,节约用地为重点,加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逐步形成节地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土地利用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粗放,另一个是浪费。一些地方搞GDP至上,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拼资源、高浪费、低产出;一些地方建设盲目铺摊子.建宽马路、大广场,大量占用城效良田。有的地方近几年来建设用地成倍增长,占地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有的地方在今后几年之内,就将用完除基本农田以外的全部耕地,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来自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字表明,1990年到2004年,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由近1.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4万平方公里;同期,41个特大城市主城区用地规模平均增长超过50%;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2.28,大大高于1.12的合理水平。除了土地利用平面上的粗放之外,土地空间利用也存在低效利用情况。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宋启林1996年计算显示,1994年我国的612个城市总平均容积率为0.246,他认为我国城市平均容积率偏低,土地潜力挖掘不够,当时,他提出将我国城市平均容积率提高到0.5左右是可行的。但是有数据显示,截至到2003年我国仍有很多省市城市平均容积率为达到0.5——这个1996年理应达到的标准。对比城市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004年全国村庄用地2.48亿亩,按当年年度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村庄用地高达218平方米,约是特大城市人均用地面积的2到3倍,比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最高限额还多98平方米。我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原本就比较突出的人地矛盾,在土地粗放利用普遍存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下,又进一步加剧恶化,因此,要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近年来,党中心、国务院对土地治理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要严把土地闸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温家宝总理也指出,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在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之时,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同志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人口还将继续增加,经济建设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不可避免,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必须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第四章第十六条也明确规定:“实行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重点在盘活存量上下工夫。”因此,如何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机制,成为当前土地管理领域一项重要的任务。要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第一,必须树立全新的节约集约用地理念。思想是行动的纲领,土地利用观念的转变是提

萌运****魔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