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篇: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一等奖《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瀛湖中学张本平教学目标1、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内涵。3、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4、对比阅读王维《归嵩山作》,根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思路,体会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教学重、难点: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3、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随机导入,书写标题:……二、文本解读:1、释题:鹿门山、歌……2、孟浩然简介及写作背景等。三、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置身诗境,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和感情。2、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讨论诗歌内容。3、讨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拿出稿纸,通过联想、想象,根据内容,画一幅画……老师点评,补充。四、合作探究1、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写了哪两个场景?明确:山寺、钟鸣、渡头、江村、夜月、烟树、岩扉、松径黄昏江边月夜山中2、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明确:江边杂乱喧嚣世人回家山中超然僻静我归鹿门3、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对比两种归途两种选择表现作者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4、本诗作者写“夜归”的“归”途,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江上舟........行到鹿门山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明确:实际是写: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诗人是洒脱的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无奈和惆怅。小结: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及鉴赏方法……深入探究炼字炼词:5、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提问:这首诗第八句中的”惟“字可否换成”还“字?请简述理由。课堂小结: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构造了一种平淡自然,幽美恬淡的意境,抒写了作者摒弃世俗生活而安于归隐的情怀志趣。五、拓展阅读: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即完成课后习题三。六、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习题第二大题。2、拓展阅读课后相关链接。3、背诵这首诗。第二篇:《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教学重点: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教学难点: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教学过程:一、导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二、诗人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少时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后病死。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王维并称于诗坛。三、解题: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这首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四、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指定学生朗读诗歌:2、学生参看注解,理解诗歌意思: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口一片争渡的喧哗声。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石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3、学生熟读背诵诗歌:五、赏析全诗:1、诗歌首联写了什么景象?首联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2、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对比手法:首句表现的是远离人寰的安宁静谧的禅境,次句则表现的喧杂纷扰的尘世,两者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诗人洒脱的胸怀。3、颔联实际上是承接首联的诗意,说说它是怎样承接的?颔联的出句承接首联的“渔梁”诗意,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对句承接首联中的“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4、村人各自上岸还家,自己回到鹿门。这实际上又含一组对比,即诗人的选择

fu****级甜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