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第一篇: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2003年来,市区大中专学校共有毕业生23786名,其中本科生5343名,专科生9372名,中专生9071名。已就业20931名,就业率约88%。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武汉等大中城市、襄樊本地。市区学校本、专科毕业生65%以上,中专毕业生85%以上在东南沿海地区就业。在本市就业人数1682名,仅占毕业生总数的7%。分析原因如下:1、毕业生自主择业意识增强,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用人机制已经形成。人才随着地区需求量而流动。我市人才市场需求显示,近三年需求本科生4200名,专科生5700名,中专生2800名,共计需求12700名,实际接收数不到3000名。而市区大中专学校实有毕业生23786名,由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必然有一部分毕业生外流。2、我市不少用人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提供的待遇偏低,用工不规范,岗位不稳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调查问卷提供的6个工作性质单位,毕业生选择民营企业占17%。而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已就业的1169名毕业生中,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的780名,占45.14%。这说明毕业生的期望值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存在不小的差距。也存在民营企业刚起步,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为毕业生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少数企业随意解雇毕业生,使毕业生不愿到民营企业工作。3、东南沿海地区人才需求持续旺盛,毕业生在这些地区能够找到工作岗位,同时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待遇。中专毕业生月工资收入一般在800元以上,工作几年后,月工资收入最高可达4000元左右,对大中专毕业生吸引力较大。调查问卷提供的8个就业地区,毕业生选择外地大城市最多,占38%;其次是东南沿海地区,占31%;襄樊市区居第三位,占24%;本市所辖县市所占比例最少,仅占2%。4、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各大中专院校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门路。市区8所大中专院校都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置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站或办事处。各学校还积极加强同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调整教学计划,促进了毕业生就业。5、市区学校有近三分之一毕业生属外地生源,不少毕业生回原籍就业。用人单位招聘意愿下观望情绪浓重调查显示:与毕业生就业信心不足相对应,用人单位招聘意愿开始下降,对人员招聘持谨慎和观望态度。受调查用人单位仅有15%确定了2009年的招聘计划和预算,有12%的用人单位表示将随机确定,73%的用人单位表示,观望经济走势,看国家政策情况。报告认为,我省人才市场出现的招聘萎缩,很大程度是由于用人单位招聘心理变化的反应,对招聘持有的观望和谨慎心态,延后了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直接影响了毕业生招聘的计划,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报告指出,随着政府保就业、促发展措施的实施,宏观经济进一步好转,用人单位的观望心理必然会随之改观,进入5月份,将进入用人单位的大规模招聘期。和实习生抢活干“看着新的实习生一个个进单位实习,自己的工作却一点眉目都没有,我快急疯了!”在杭州某信息行业工作的韦同学如是说。据韦同学称,他已经实习了6个多月,他也曾几次向单位要求转正,但单位总说“再看看”。对此,韦同学有很多的无奈,“这样一直拖下来,毕业都1个多月了,我还是实习生。目前又到了暑假,很多在校生都来实习,我不得不面对和这些实习生抢活干。”韦同学甚至有了“打道回府”的念头,他说,“因为工作一直定不下来,户口、身份证等都难以落放,有时想先回镇海,找份稳定的工作,以后再出去打拼。”“广种没收”毕业于宁波万里学院的徐同学也在苦恼。因为从开始找工作到现在,投出去的简历都有几百份了,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她说,“我参加了各种招聘会、咨询会、还有网上投简历等,打电话过去问,一直都没有结果。”据了解,目前徐同学每天都上网、看报,尽可能多地搜罗各种求职信息。现在的她,几乎每天都要参加2~3场面试,可依然找不到工作。徐同学说,“我们会尽快给你答复”,这是她求职1个多月来听到过最多的一句话。她表示,能赶在11月份前找到工作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再找不到工作,到时就成了往届生,工作会更难找。家庭和社会压力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小李同学刚找到工作,成为康宁医院一名实习配药员。她说,“尽管自己还算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但工作依然难找。因为自己是本地人,又是学这个专业的,因此才被选中。”“没有工作前,我觉得家庭的压力最大。虽然父母没说什么,但总感觉自己像是吃闲饭的。”她又表示,没有工作前,自己与同学和朋友都没有联系,觉得找不到工作是自己没本事。专业人士:调整好心态记者联系了区人才市场,有关人士分析,现在就业形势和往年不同,大中专学生的第一次就业“跳槽”的比较多,这也增加了单位的顾虑,因此在就业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考察。同时,工作人员表示,在接下去的三四个月,是就业的低潮期。尽管

努力****爱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