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语文教案02秋水 第一篇:大学语文教案02秋水学校名称:南鄂专修学院大学语文教案任课教师:夏简保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2.能体会《秋水》文笔恣肆、论说雄辩的风格特点。3.了解和掌握儒、道思想的精髓,并汲取精华,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设想:[重点]类比和对比论证;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难点]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以景物描写来陪衬认识的不同境界。[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作者简介1.庄周(前369—前289),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当过蒙地漆园吏。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主要活动是从事著述。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含有辩证法因素,但他否定事物质的差别。他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实际上是主张当时不必多事扰民。他鄙视功名利禄,拒绝与统治者合作,对当时的黑暗社会,作了较深刻的批判。2.《庄子》(亦称《南华经》),《汉书〃艺文志》著录52篇,现存33篇。一般认为其中内篇7篇系庄子所著,外篇15篇、杂篇11篇大都是他的门人或后学所作。《庄子》多采用寓言形式,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夸张大胆,比喻生动,讽刺辛辣,语言铿锵,汪洋恣肆,艺术境界恢宏瑰玮,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鲁迅称‚其文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三、作品串讲秋水[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5]。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8]。‛[1]本篇选自《庄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2]时:按照时令。灌:注入。河:黄河。[3]泾流:水流。涘(Sì四):水边。渚(zhù主):水中小洲。崖:河岸。辩:通‚辨‛,分辨。[4]焉:乎,句中语气词。河伯:传说中名叫冯夷的河神。[5]端:尽头。[6]旋:掉转。面目:(欣然自喜的)面容。望洋:仰视。若:即‚北海若‛,渤海的海神。野语:俗语。百:泛指事物多。[7]尝:曾。少:小看。仲尼:孔子,字仲尼。闻:见闻、学识。轻:轻视。伯夷:殷之诸侯孤竹君的长子,武王伐纣时,他和弟弟叔齐认为伐君不义。殷亡后,他们为守节义不食周学校名称:南鄂专修学院大学语文教案任课教师:夏简保。[8]殆:危险。长:永远。见:被。大方之家:犹言极有修养的人。方:道。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9]。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0]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11];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12]。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13]。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14]?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空礨之在大泽乎[17]?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16]?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1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18]?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19]!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20];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21]?‛[9]语于:谈及。拘:拘束,局限。虚:同‚墟‛,住处,生活的地方。笃(dǔ堵):作‚固‛解,引申有限制之意。时:时令。曲士:孤陋寡闻的人。束:束缚。教:所受的教育。[10]崖涘,河之两岸。乃:才。丑:浅薄。大理:大道理。[11]盈:满。尾闾(lǘ驴):传说大海东边排放海水的地方。已:止。虚:空,指海水枯竭。[12]过:超过。流:流量。不可为量数:不能进行估量和计算。[13]自多:自以为多,自夸。自以:自知。比形:具形,产生形态。[14]方:正当。存:觉察。见:显得。奚:怎么。[15]礨(lěi)空:孔穴。大泽:旷野。[16]中国:当时指黄河中下游一带。海内:世界。稊(tí)米:小米粒。、太仓:储粮的大仓库。[17]号:称。数:数量多。处一:占一份。焉:兼词,于之,在万物中。卒:尽,遍及。谷食之所生:稻谷等食物所生长的地方。舟车之所通:车船所通行的地方。[18]豪:同‚毫‛,动物身上的毫毛。豪末:毫毛末稍。[19]五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连:连续,继承,指五帝禅让之事。三王:夏启、商汤王、周武王。争:争夺。夏禹传位于益,禹子启杀益而夺了他

春波****公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