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论语》有感(本站推荐) 第一篇:学《论语》有感(本站推荐)学《论语》有感原创:杨凤霞作为历史老师,参加国学班,没想到去教国学,只想到提升自己的修养。孔子曾说,人过五十而知天命。既然到了五十应懂得合道于天,那就应该懂得修为自己,这是我参加国学班的初衷。的确,每坐到教室听专家们对儒家思想透彻而精辟的解读,真是如沐春风,又如九旱遇甘露,另人身心愉悦。就连平时做事,我也和以往有所区别,语速和行事风格也似乎慢了半拍。“慢”并不是真慢,而是缓和中带有一定的柔,面部表情在同事们看来也似乎宽展了许多,我想这都应该归功于国学带给我的。随着对国学的不断深入了解,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也更深一层。比如,有些商人被称为儒商,说明此商人在求利过程中带有一定的义。宋明理学所极力宣扬的“三纲五常”的确起到了“修为”的作用,这也难怪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以修为自身最为盛行的儒学是从宋开始。《大学》开篇第一段,就明确提出,欲平天下,则先修其身。实际上,也就是说自身的修养要合乎于道。这要让人不由得想起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们通常理解成为自己谋福利。实际上,按道家的理解则是人的行为不合乎道的话,天诛地灭。由于后人理解的偏差,自然导致后世的私欲横流,甚至笑贫不笑娼的社会风气,这又怎能不让人为之喟叹!我们还经常喟叹,从建国以来中国就很少出现文化大师之类的人物,究其原因,无它,乃是国学的丢失。细想,民国时期的大师们,自出生到成大家,无不受儒家思想之浸染和滋养,从骨子里已具有儒雅之气,他们大部分都具有一种傲骨,很少有“媚气”。可能会有人说,政治环境决定了知识分子的气节,实际上也未必全是。我们知道在古代也是封建专制,尚有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连浪漫诗人李白也在诗中抒发到“苟无济代心,独善有何益”,足见古人之气魄!再看当今之文化名人,总是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有这么一个被称为国学大师的人,曾经在百家讲坛上滔滔不绝地讲《论语》,初听起来的确令人肃然起敬,并对她佩服有加。但后来在一次节目中和一个隋唐史专家谈丝绸之路时,总是不断地打断别人的话,甚至还抢话,有一种表现的欲望,这不由得让人心生厌恶。后来还听说,有一次她到外地讲课,由于饭店安排的不合适而大耍名人脾气,当然,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明星身上,不足为奇,毕竟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够,但是发生在所谓的国学大师身上,就不免让人费解。老夫子不是说,言先必行,而后从之。不清楚这位国学大师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难道是伪大师?从她的行为来看,总不免有一些嫌疑!孟懿子曾问孝于孔子,孔子答“无违”后,孟懿子就没再深问,那么他知道的也只能如此肤浅。之后,孔夫子感到语犹未尽,于是进一步向为他驾车的人解释: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才是对无违进行了最好的阐释。总之,一言以蔽之:礼,才是我们学国学的根本所在。第二篇:读《论语·学而篇》有感读《论语·学而篇》有感1《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资料,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貌,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留意,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就应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状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这天读《论语》就就应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且不说要我们以竭心尽力、诚实可信、学而时习之来要求自己,当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每一天沉

淑然****b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