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心理学很多年了.docx / 文档详情
学心理学很多年了.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9.5千字
约17页
0
2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心理学很多年了.docx

学心理学很多年了.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心理学很多年了

第一篇:学心理学很多年了学心理学很多年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许多所谓的“心理效应”,因为它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说说“增减效应”。这个效应也是从心理学家的试验中概括出来的。大意是被试的八十名大学生,将他们分成四组,每组被试都有七次机会听到某一同学(心理学家预先安排的)谈有关对他们的评价。其方式是:第一组为贬抑组,即只贬不褒;第二组为褒扬组,即只褒不贬;第三组为先贬后褒组;第四组为先褒后贬组。当这四组被试都听完该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后,心理学家要求被试们各自说出对该同学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最喜欢该同学的竟是先贬后褒组而不是褒扬组,因为这组的被试普遍觉得该同学如果只是褒扬或先褒后贬均显得虚伪,只是贬抑显得不客观,而先贬后褒则显得客观与有诚心。心理学家们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即我们最喜欢那些对我们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我们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一个对我们的喜欢逐渐增加的人,比一贯喜欢我们的人更令我们喜欢他。举例来说,有经验的售货员在称糖果时会少放一些,然后逐渐往上加,这比多放后逐渐往下拿给顾客的感觉要好得多。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如小时候亲密了——小时候父母对孩子是呵护有加,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令父母欣喜万分;可随着孩子长大,父母对孩子的限制多了、要求多了,相应的批评也就多了。孩子不懂“父母为你好”,他感觉父母的爱不如以前多了,自然的,他对父母的怨恨也多了。这个“增减”的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所以专家们一致呼吁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藏起一些爱来”。(虽然知道,我自己却做不到,呵呵。)这也很好解释婚恋中的“相爱容易相处难”了——恋爱时彼此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但相处时间长了,不好的一面展露无遗,彼此的好印象都是“由增到减”了,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感情。我自己对此就有很深的感触。婆婆刚来的时候,我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婆婆,可是时间一长,我感觉有点累了,很多的缺点“兜不住”了,好在婆婆是个宽容且有修养的人,我们相处还好。只是因为我自己懂得心理学,知道会给对方带来很多“失望”,心里总是惴惴的。所以,在生活中,人们只注重“首因效应”或“光环效应”,初次交往将最好的一面留给对方,这从长远看并不科学,真实最好。“增减效应”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说一个笑话。妻子看好了一款价值千元的皮鞋,她知道小气的老公会反对的,于是她在结婚纪念日将老公带到商场,让老公陪着挑选。她专门将老公带到标价五千以上的专卖店,结果老公看得心惊肉跳,唯恐妻子在这里采购。妻子一看火候已到,就很懊丧的说:“这里的皮鞋太贵了,我们去买别的吧。”然后妻子将老公带到她早已看好的那双皮鞋前,老公一看标价,一千元,感觉还行,妻子的目的达到了,还得到了老公的“知道节俭”表扬,呵呵。这里的“增减效应”已经突破了人际交往中的“喜欢程度”的增减,它主要是抓住了人们的“心理落差”,在人们预先的“心理期待”上做文章。骗子惯于运用心理效应。最常见的是“借钱骗局”,第一次借500元,很快还了,还有礼品答谢;第二次借1000元,很快归还,大礼相送;第三次5000元,按期归还,还顺便给了利息;第四次,急事,借3万,许诺高息。结果是一去不还。有人说骗子都是心理学家(当然,这句话不能理解为心理学家都是骗子),也有其中的道理。这种心理效应也经常用到营销中。例如孩子所在幼儿园,开学初宣布学费要从380元/月涨到680元/月,家长们都反映太多了;学校拖了半年(其实是市里批复得晚),宣布最终600元/月,有些家长反倒觉得占了便宜,欣然接受了。对于教育者来说,懂得了这个心理效应,在评价或者鼓励孩子时就不会用“你某某方面很好,但是„„”很多孩子都知道“重点是‘但是’以后的内容”。例如你说:“你各方面都进步很大,但是你的数学还需要努力。”孩子在听前半句时,感觉很高兴,但马上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的一条引线而已。心理效应,生活中来,学学很有好处。第二篇:《我爱我家》过去二十多年了,我很想念它《我爱我家》过去二十多年了,我很想念它图片由豆瓣网友木木木木寸绘制最早看《我爱我家》的记忆分成两段。一段是在奶奶家,和堂姐弟们围坐,一人一个小板凳,挤在奶奶家一间最小的屋子里,把爷爷围在中间,盯着不到一米处的按钮电视机里蹦出的画面,嘻嘻哈哈的吃瓜子剥橘子。另一段是在姥姥家,一大家子人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聊天,厨房里,姥爷在嗡嗡的抽烟机下炒菜。现在,这两个曾聚集了家里最多人的地方早已变得不一样了。当年带给全国人欢笑,开创了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的《我爱我家》距开拍也已过去了20多年,而为此剧贡献了众多优秀剧本,被英达冠以“文学师”的梁左也离开了15年。20多年前的情景喜剧直到今天依然为人所津津乐道,语言生动亲切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剧中精心设计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学心理学很多年了

文档大小:2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