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3万字
约23页
0
2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docx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第一篇: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上期回到树人接手教二年级,这应该是第四次教二年级了,很明显的感觉是这个班孩子识字能力比以前几个班强多了,如果再把大量教学时间花在识字教学上显然是一种浪费。如何抓住“语言训练”这条语文的根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是我教这个二年级想得最多的问题,后来参加了我校廖娟主任领衔的课题《如何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研究,在廖主任的指导和课题组老师的启发下,尝试着寻找每课教学的语言训练点,告别了伴随我多年的分析讲解式的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语言训练,一学期多的研究与实践,我的课堂在改变,学生在进步。下面是我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两个例子。15.《画风》语言训练【教材简析】《画风》一文中写到三个小朋友想到了画“飘扬的红旗”、“被风吹弯的小树”、“被风吹斜的雨丝”和“转动的风车”来表示风的存在。课文中对话较多,语句比较简单、朴实,但十分准确。如“一根旗杆”“几棵弯弯的小树”“几片乌云”“几条斜斜的雨丝”等,教学中可抓住这些语言,对学生进行正确使用量词的训练、学写人物对话训练和语言转换训练。【训练点一】正确使用量词【教学过程】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赵小艺、宋涛、陈丹是怎么画出风来的?2.学生回答后完成下面的填空:赵小艺在房子前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3.根据所填内容,把量词“片、条、根、棵”送回家一()旗杆一()小树一()乌云一()雨丝4.读读填填一()桥一()房子一()森林一()硬币一()春雷()()()()一雨一台一枝一块()()()()【训练点二】学写人物对话【教学过程】1.勾画出文中赵小艺、宋涛、陈丹说的话,小组分角色读一读。2.观察这些句子的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提示语在前,说后面用“:”,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后引号打在句号外面。)3.教师示范书写冒号、前后引号,并提醒注意标点的位置,学生练习写三遍。4.完成课后读读写写,再仿写一句。【训练点三】转换语言,重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原有的叙述语言,为学生提供诗句的格式来进行语言实践,即:风来了,风把(),风藏在()。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式,学生把课文写到的四种画风的方法稍作修改后进行了运用,一首小诗便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风来了风把(红旗吹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红旗里)风来了风把(小树的腰吹弯了)风藏在(路边的小树里)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得呼呼直转)风藏在(小朋友的风车上)——节选自余姚市低塘小学陈春波《调制语言训练的“鸡尾酒”》评析: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下“语言发展的底子”,给学生留下语言。教师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言训练的平台。这样的训练不仅检测了学生读懂课文的情况,更是内化了课文语言,实现了文本语言向主体语言的转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16.《充气雨衣》语言训练【教材简析】《充气雨衣》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文中生字较多,文章篇幅较长,文中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描写了“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小演员五颜六色的裙子,正是这徐徐张开的裙子给了小林极大的启示,小林经过不断的思考实践改进,最后发明了充气雨衣。教学本课,可抓住比喻句、问句对学生进行句的训练,通过复述课文,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点一】感知比喻句的作用【教学过程】1.“六一”联欢会上,小林看到了什么?给了小林什么启示?“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女同学表演舞蹈。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2.朗读这个句子,去掉“就像一把把花伞”可不可以,为什么?感知比喻句的作用:能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3.这样的句子你还记得哪些?学生回答后,出示下列句子,说说每个句子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泉水》)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日月潭》)◆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葡萄沟》)◆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难忘的泼水节》)◆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北京亮起来了》)4.你能仿照这样的说法说几个打比方的句子吗?【训练点二】区分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学反问句。【教学过程】1.小林在发明雨衣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是怎么解决的?2.刚才我们读到了三个带问号的句子,请大家再来读读。①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②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③用能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3.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给第三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用能充气的塑料环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文档大小:2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