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生传染病防控知识 第一篇:小学生传染病防控知识小学生传染病防控知识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一些病毒性传染病也随之而来,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一旦出现传染病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传染病的暴发,会给学校的工作以及同学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传染病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有所了解。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有通过呼吸的传播的,有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有通过血液传播的,还有通过动物、昆虫传播的。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肺结核、病毒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当传染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喷射出含有病菌的飞沫,这些飞沫里含有大量的病菌,这些飞沫被健康人吸入呼吸道,当免疫力(抵抗力)低下时,就会造成感染。健康人如果直接使用了病人用过的餐具、水杯或吃了病人剩下的食物,都有受到感染的可能。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甲肝、细菌性痢疾。(蛔虫病)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比如喝生水、吃不干净的食物、吃东西前不洗手等。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的,患者的唾液、粪便污染的手、用过毛巾、水杯、餐具、床上用品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造成流行。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7至10天可以自行痊愈。此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短时间内的大面积传播。手足口的十五字预防方针: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预防: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2、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纸巾不随地乱扔。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4、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共用餐具、水杯。5、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6、多做室外活动,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7、传染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8、传染病流行季节,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及时送诊,让患儿居家休息,避免疾病扩散。9、为学生提供做够的水龙头和洗手液等洗手设施,解决学生洗手问题。10、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消毒。用500MG/L的84消毒液进行地面及桌椅的消毒。甲肝、乙肝,进行疫苗接种!第二篇: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会昌县私立英才学校政教处校园内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痢疾、甲肝、伤寒、感染性腹泻等食物中毒,开学初期多发。一、甲流基础知识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病前7天旅行史、接触史,)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曾到过明确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社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1、年龄<5岁的儿童;2、年龄≥65岁的老年人;3、妊娠妇女;4、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二、流行态势及特点特点:传染性强,传染力强于季节性流感;致病性强,显性感染为主;病死率低(小于1.13%)。1、全球:9月4日WHO称目前全球报告的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总数为25万多例,至少2837人死亡,仅过去一周就新增死亡人数652人。但由于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已不再统计新增病例,这个数字显然比实际感染数字要低得多。2、全国(内陆):截至9月7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559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3852例,重症3例,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三、防控策略、措施:法定传染病(乙类):依法防控+科学防控。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做好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一)加强重点时期和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二)做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2、2009年8月21日要求开始实施的《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3、教育部卫生部联合6月22日印发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四月二十六日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联合发。卫办疾控发〔2006〕65号。四、防控措施要点:晨检。目的:及时全面掌握学生

雨巷****可歆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