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天窗》教案 第一篇:小学语文《天窗》教案天窗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课文理解: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2.重点学习课文第5、第7自然段,背诵第7自然段,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进行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3.在比较、感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体会作家对天窗的特殊感情,了解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过程:一、质疑,整体感知课文1.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2.了解作家笔下天窗的样子以及它的作用。3.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窗又有怎样特别的用途呢?二、研读,学习课文的表达1.自读课文第五节,学习课文遣词造句的主要方法——想象。出示下列段落,和原文进行比较:透过那小小玻璃,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透过那小小玻璃,你会看见雨落在上面,你会看见闪电的身影;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从比较中让学生知道:展开“想象”,一要有根有据,二要合情合理。2.学习作家的表达,模仿“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三、背诵,迁移自主学习1.背诵课文第7小节。2.交流第7小节的表达方式:作家所描写的“想象”是否有根据,是否合理?四、释疑,向经典致敬1.这样的天窗是应该赞美的。读第8节。2.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感谢的。读第9节,简要交流学习收获(释疑)。3.朗读课文中的主要段落。第二篇:天窗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26课《天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矛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面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这篇课文感情真挚、文笔生动、流畅,写作时间已久远。课文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对于现代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本,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上下功夫。文章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奇妙,教学时要借助朗读训练、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只有深深地融入课文,才能使孩子们得到心灵的陶冶。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慰、蝙、蝠、霸、宙”等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比较,体会“慰藉”“扫荡”“神奇”等词语的意思。3、感悟4—9自然段,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唯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4、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精读4—7自然段,弄明白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难点: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深刻含义。四、学情分析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本课主要写了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课文重点写了“夏天阵雨来时”和“晚上躺在床上”两个场景。至于作者文字表达的准确生动,文章结尾两段话的含义,还需要教学时做深做细。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通过读文,了解什么是“天窗”。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词语。二、课时重点将课文读通读顺,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三、课时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自然段。(1)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3)板书课题:天窗(4)齐读课题2、简介茅盾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2、完成填空:《天窗》首先交

书生****专家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