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鹏成————浅析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6万字
约29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廖鹏成————浅析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docx

廖鹏成————浅析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廖鹏成————浅析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廖鹏成————浅析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浅析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论文成都市天府新区大林小学廖鹏成(***)论文关键词:家校联合、同步开展、取长补短、心理健康论文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好坏将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及稳定发展。在家庭中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是关系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许多家长都步入了打工的浪潮。很多孩子都缺少了父母的爱.一般都是隔代教育。要么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要么将孩子交给亲戚,要么让孩子住校。可以说很多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从物质方面来看他们不缺吃穿,按理说应该满足了。可从精神方面来看,他们却很贫乏。因为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吃穿,还需要一定的精神生活。由于家长常年在外,和孩子缺少沟通,造成孩子得不到应有的亲情和关爱。久而之,孩子的心里就会得不到平衡,容易向畸形方面发展。为了让孩子健康发展,希望家长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校配合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都步入了打工浪潮。把从小娇生惯养,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留给了老人、亲戚或学校。这就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学校里住的孩子,虽然有护理员的照顾和管理,但他们觉得非常空虚。学校的护理员照顾得再好,怎及得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毕竟骨肉亲情是无法取代的。久而久之,一些住校的孩子就开始不完成家庭作业、开始与同学之间吵架和打架;而留在家的孩子,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老人或亲戚都对孩子非常疼爱,除了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外,可以说,涉及教育方面的问题是一概不管也不过问,特别是学习问题,因此,许多孩子在缺失管教和约束的情况下,养成了作业不认真完成。不尊敬长辈和小伙伴,骂脏话等坏习惯。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是他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心灵在向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何引导孩子的心灵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呢?目前较好的办法是家校协同,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搞懂什么是心理健康,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那些问题,只有知道了这些,我们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孩子实施心理方面的教育。多年来,很多地方都搞了家校联系,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效果都不明显。究其原因,很多家校联系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没有深入实际的开展工作,这就造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最后的结果就是流产。形成如今的局面,是有其原因的,主要是家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搞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我曾利用家长会,对班上大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结果我发现那些家长几乎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也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可不知道如何着手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那些家长中,只有个别家长的教育涉及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可都少得可怜。在会谈中,很多家长认为有教师的教育就够了,家长的教育有就行了。他们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家长只起个配合用。甚至有的家长把家长参与看作是老师推卸责任、是老师不负责任的表现。说那些话的家长其实不懂什么叫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它牵涉到了千家万户。能否对中小学生实施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及民族素质、国家兴衰的大事。据调查,有些教师或家长对孩子存在的问题,不是分析找原因,进行教育。而是互相推诿、指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就什么都不管了。好像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跟家长没关系。学生出了问题,父母不在的,老师就认为家长只知道打工挣钱,对孩子的事不管不问。对于父母在家的,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娇生养,放纵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等。从不深入实际去分析孩子出问题的原因,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对此,个别家长感到愤愤不平。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为了受教育。如果我还来教育,那还来学校干嘛。不如让他在家,我来教育算了。为此,学校也想了许多办法如:开家长会、家访、建立心理咨询室、请专家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可收效甚微。于是一些教师有意了。他们认为主要是很多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家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支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都是家长们的错吗?我们难道不应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廖鹏成————浅析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