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一篇: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北京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整天不愿意学习,每天晚上做作业做到12点也做不完,甚至做着做着就睡着了。上课也不喜欢发言,考试成绩老在最后三名徘徊。爸爸妈妈谁也没办法。学校开家长会,父母亲觉得没面子,谁也不想去。在万般无奈之时,孩子的爸爸找到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桢教授。听完介绍,陆教授认为,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不在状态”,没有学习兴趣。于是她就派了该校青少年工作系的一个女学生,专门去给这个孩子做辅导。每星期去四次。两个星期以后,这个孩子发生了变化。老师反映他听课认真了,发言积极了。孩子跟他爸爸说:“这个姐姐真棒!她带我到她们学校去了一趟,看到她在指挥大学生们布置辩论赛的会场,大家都听她的,说话特有水平。我真为她自豪!我已经和她达成协议,每天晚上8点以前把作业做完,不会做的先留下来,等她来辅导我做,然后预习明天的课程。爸爸,我告诉你,我有一个想法,今年期末考试我要靠到前10名,我要吓老师一跳。”这个案例对家长有所启发。它说明有些家长督促孩子学习的方法根本就不对,或者根本就没用。譬如有些家长常用吓唬的方法:“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就得去挑大粪、扫大街、捡垃圾、当乞丐,你没前途。”这话根本没用。有些家长用机械监督的方法:只要孩子在屋子里写,不管他写什么,家长就放心了。你过去看看,他正在写呢,你走了,看别的书了,等你一进来,他又在那写。结果,学习没搞上去,拖拉、忽悠家长的习惯倒养成了。有些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的成绩和别人的孩子比,有些家长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教训孩子,这些方法都会使孩子觉得心烦意乱,又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孩子良好的学习状态来自哪里呢?首先是来自学习动机。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动力。对于孩子来说,动机就是需要,需要就是欲望。小孩子的学习欲望有两个:一个是感兴趣,一个是想成功受夸奖。这是小孩子学习的两个最本质的动力,别的都不管用。只要内在动力强劲,孩子学习就会“不待扬鞭自奋蹄”。其次,良好的学习状态来自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专心听讲的习惯、合理作息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阅读摘抄的习惯、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等等(后面将有专文论述)。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学习成绩起到助推作用。第三,良好的学习状态也与情绪有关。孩子年龄小,经历简单,情感比较脆弱,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譬如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动力不足、习惯不好、情绪不佳造成的,而不是智商不高造成的。轻松快乐地学习,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孩子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脑力劳动跟体力劳动一样,要吃一定量的苦。背诵一篇500字的课文要比背诵一篇250字的课文苦一些,就像挑200斤的担子要比挑100斤的担子苦一些一样。就这一点而言,是无法改变的。而对学习和劳动的态度而言,却是可以改变的。有的人连续演数学题彻夜不眠,却甘之如饴;有的人连续演两个小时就觉得自心烦意乱。我们看那泰山上的挑山工,挑着100多斤的担子却边走边唱,兴高采烈;而有的人挑几十斤的担子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里面,除了能力的差距之外,最主要的是在于对学习和劳动的态度不同。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把学习、劳动、干事业当成乐趣、当成享受的人。他们有了高层次的人生苦乐观,他们便享受到了高层次的人生乐趣。许多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吃喝玩乐是人生第一享受,而学习、劳动是莫大的痛苦。于是,他们厌恶学习,厌恶劳动,又拼命地去追求吃喝玩乐。让这些人去学习、去劳动,他们当然会觉得苦不堪言。反过来,你要让那些对自己的事业一往情深的人放弃他的工作,让他去吃喝玩乐,他反而会感到空虚,感到苦闷,感到生活没有意义。要教育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树立高层次的享乐观,把学习、劳动、干事业当成人生的第一享受。人的享乐观不同,于是便成长为不同类型的人。有的人把吸毒当成第一享受,于是他们成为吸毒贩毒分子。有的人把赌博当成第一享受,于是他们成为赌徒。有的人把捞取权力和私利当成享受,于是他们成了贪官。有的人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人生第一享受,于是出现了周总理、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人民公仆。有的人把创造发明当成第一享受,于是有了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发明家。„„„„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人生第一享受吧!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成就的人,成为活得快乐的人,谁就要转变孩子的苦乐观,逐步树立起把学习当成享受的苦乐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一苦必有一甜,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难必有一易,有一舍必有一取。学习苦不苦?苦。正因为苦,学习的另一面才必定有甜、有乐。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把学习当成享受呢?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是:引导孩子去寻找学习“乐”的一面,“享受”的一面。背课文苦不苦?苦。但肯

是你****芹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