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 第一篇: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人口流动四大态势分析作为国家人口计生委2009年关于流动人口问题的部分调研成果——《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于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人口流动迁移与城镇化国际研讨会”上首发。《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1亿人。未来二三十年,人口流动将呈现四大基本态势。这四大态势是:1.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但增速逐步放缓。2.经济危机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契机,促进了人口的重新分布。3.未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分布将逐步形成以东部沿海连绵城市带为重心,以内陆城市群为中轴,以西部中心城市为集聚点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4.人口流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针对这四大态势我将对其原因进行逐一分析。一.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但整体逐渐放缓。2009年我国人口流动数量达到2.11亿,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这个数字超出了许多国家人口的总量。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原因主要是:1.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人口流动政策发生了转变,特别是户籍政策的改变为人口大规模的流动提供了政策基础与前提条件。这一政策的转变可以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2.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开始转向城市。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开始出现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民工的流动构成我国流动人口的主体。3.我国人口政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迅速且较为持续。我国人口政策,特别是户籍政策,一直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才使得我国的人口流动数量的增长得以持续。同时经济发展迅速持续,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据报告统计到2050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可达3.5亿左右。但每年新增流动人口由近600万逐步下降到2050年的300万左右,这也就说明我国的人口流动规模整体逐渐放缓。我国的人口流动的主体是民工,随着民工的大量涌入城市,多数城市的工作需求呈现饱和状态,特别是经济发展较早的东部沿海地区,其表现的更为明显。同时许多民工选择定居工作所在的城市,从某方面来说对于人口的流动规模的减缓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二.经济危机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契机,促进了人口的重新分布。2008年全球爆发了一次较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导致了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大量的企业倒闭,城市对于劳动力需求减弱,长距离人口流动减少,短期内沿海地区人口集聚趋势有所弱化,出现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流动态势,但流动人口继续向沿海、沿江、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引自(报告))。虽然经济危机对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迫于生活压力仍旧会选择迈向城市,不过他们选择的城市将会以就近城市为主,例如一些省会城市以及一些二线城市。这使得长距离人口流动减少,在短时间内沿海地区人口的聚集趋势将会有所减弱,这和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有着密切关联。不过人口向经济发展地区的流动这一大的趋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经济的发展程度与速度对于人口的流动有着密切关系。三.未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分布将逐步形成以东部沿海连绵城市带为重心,以内陆城市群为中轴,以西部中心城市为集聚点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像上文提到一样,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人口流动的方向的影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于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使得大量的劳动力流入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一直都是人口流入的重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构成了我国流动人口分布的重心。同时随着我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我国人口的流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例如西安、银川、乌鲁木齐等城市,在近几年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转入中西部地区,这使得这些城市的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强,大量劳动力开始转向流入中西部中心城市。这便形成了未来我国的人口流动分布格局——以东部沿海连绵城市带为重心,以内陆城市群为中轴,以西部中心城市为集聚点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但我们必须还要认识到,虽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可是东部地区仍旧是我国人口流入的重点地区,这一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发生改变。四.人口流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口的流动主要是生存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迫于生计开始涌入城市,他们的工作地和长期定居地是分开的,在城市主要是为了工作,为了生计。他们的长期居住地仍旧是农村地区。最近几年我国人口流动的类型开始发生了转变,逐步有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流动人口受教育年限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年龄结构趋于成年化,性别结构逐步均衡,举家迁移比例上升,在流入地长期定居

星菱****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