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微生物复习总结.docx / 文档详情
微生物复习总结.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4万字
约69页
0
5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微生物复习总结.docx

微生物复习总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生物复习总结

第一篇:微生物复习总结11级食品质量与安全班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荚膜芽胞细菌外膜Ames试验溶原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L-型细菌Vi抗原血浆凝固酶内毒素卡介苗二相性真菌肥达反应外裴反应抗-O试验S9Ascoli热沉淀反应菌落总数病毒病毒包膜二、重点复习:1、简述食品卫生细菌学样品采样的原则、种类及特点。2、菌种保存的方法、特点及菌种保管的规章制度。防止菌种退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细菌外毒素的特点。4、大肠菌群的定义,食品中大肠菌群数是指什么?5、致病性葡萄球菌有哪些重要特点?6、简述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的生物学特性,如何初步区分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7、鉴定A群、B群链球菌的特征性生化试验。8、如何区别肺炎链球菌与草绿色链球菌?9、小结KIA、MIU、O/F、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及SS、MaCC平板的指示剂.10、小结微生物学生化试验中常用酸碱指示剂(如酚红、甲基红、溴甲酚紫、溴麝香草酚蓝、中性红)的显色特点。11、比较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在KIA、MIU上的表现及肠道选择性培养基(SS、麦康凯)上的菌落特点。12、沙门菌细菌学检查标本采集的原则。13、变形杆菌的鉴定依据。14、结肠炎耶尔森菌的重要特征。15、如何对疑为霍乱的病人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16、试述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17、蜡样芽胞杆菌的形态与培养特性、选择性培养基,所致疾病。18、军团菌的形态与培养特性、培养基,所致疾病、传播方式19、肉毒杆菌的形态特征、肉毒外毒素的特点及致病机制、所致疾病、传播方式。20、试述炭疽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类型。21、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培养特点(培养基、培养条件、生长表现)及抵抗力。22、试述Ames试验的原理、试验菌株、主要方法及结果判定。23、细菌的分类标记有哪些?简述细菌的分类方法及特点。24、测定DNA碱基组成的方法及意义,判定同属不同种及同一种内不同菌株的标准分别是什么?(注: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的G+Cmol%差别应在4%~5%以下。同属不同种的G+Cmol%差别应在10%~15%以下,通常低于10%。)25、常见的微生物突变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营养缺陷型、抗药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形态突变型)注:抗药性突变型的特点是正选择标记(即突变株可直接从抗性平板上获得,在加有相应抗生素的平板上,只有抗性突变能生长。)营养缺陷突变型的特点是在选择培养基(一般为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即负选择标记。26、数值分类法与传统方法的区别。27、什么是真菌,病原性真菌的培养条件与细菌有何不同?第二篇:微生物遗传学复习总结微生物遗传学复习总结基因突变的类型形态突变型;细胞形态改变;菌落形态改变生化突变型:营养缺陷型;抗性突变型(抗药物、抗噬菌体);条件致死突变型(温度敏感突变型)等。基因突变的特点:随机性(波动实验、涂布实验、影印实验)、独立性(交叉抗性:对两种抗生素同时由敏感变为抗性,如大肠杆菌中抗四环素的突变株往往也抗金霉素。)、稳定性、可逆性、稀有性(10-9-10-5)、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突变率:每一个细胞在每一个世代中发生突变的机率,也是突变在每个细胞生存的单位生物学时间内发生的概率。突变频度:突变频度常用来表明一定数目的野生型细胞中出现的突变型的数目,因此突变频度没有涉及世代这一生物学时间单位。化学诱变剂①碱基类似物引起的诱变5-溴尿嘧啶:5-BU分子结构与T非常相似,溴原子取代T第5位的甲基。诱发突变原理:Br改变分子在酮式和烯醇式之间平衡,使5-BU更易出现烯醇式结构,形成5-BU≡G,5-BU上溴原子的作用被邻近的基团效应所抵消,使得A=BU转变为G≡BU的倾向减弱,所以突变中GC→AT多于AT→GC。②改变DNA结构的诱变剂亚硝酸:氧化脱氨基作用,把氨基转变为酮基,使C→U、A→H,造成U·A和H·C碱基错配,诱发GC→AT及AT→GC的变化。羟胺:专一地作用C,使之转变为能与A配对的形式专一性地引起GC→AT突变。甲基磺酸乙酯EMS(烷化剂的一种):当其烷基加到G和T的与氢键相结合的氧原子后,将会引起G和T的错配,引起AT→GC和GC→AT的转换。EMS是能使DNA的许多位点发生烷化,强烈的诱变剂。③DNA移码突变的化合物(丫啶类化合物、溴化乙锭、烷化剂)移码突变:由于DNA分子中一对或少数几对核苷酸的增加或缺失造成的突变。丫啶类化合物:分子多数是扁平的,能够插入到DNA的碱基对之间,是有效的移码诱变剂。这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上的特点为,当与DNA接触时,能够逐渐插入到DNA链的两个碱基对之间,使原来相邻的碱基对彼此分开,当带有这类化合物的DNA复制时,很容易插入1个或2个碱基,引起移码突变。物理诱变剂①电离辐射:χ射线和γ射线、a射线、β射线、快中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微生物复习总结

文档大小:5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