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微生物总结.docx / 文档详情
微生物总结.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2万字
约41页
0
3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微生物总结.docx

微生物总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生物总结

第一篇:微生物总结微生物:一类分布广泛、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微小生物的总称。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控制某些特定的生物学性状,不是细菌生长所必需。荚膜:是细菌合成分泌的包绕于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界限清晰性质稳定结合牢固。培养基:由人工方法经灭菌后制成,专供微生物生长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一般pH为7.2-7.6。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中,经过十八到24小时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红细胞吸附:流感病毒等感染细胞后,由于细胞膜上出现了血凝素(HA),具有吸附脊椎动物红细胞的能力,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吸附。抗毒素:通常是用细菌类毒素给马多次注射后,取其免疫血清提取免疫球蛋白精制而成抗生素:微生物来源的抗菌药物,以及人工化学修饰或半合成的衍生物无菌:就是指没有活菌的意思。1:细胞壁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答:化学组成:G+①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②磷壁酸:粘附功能,与致病性有关;抗原性很强③其他成分:如A群链球菌的M蛋白G-①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②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脂类A(毒性成分,无种属特异性);核心多糖;特异多糖。功能:①维持细菌固有形态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③物质交换④决定菌体的抗原性。2:G-菌与G+菌细胞壁的异同点及其意义?答: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11:与医学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答:①毒素与侵袭性酶:外毒素和内毒素②热原质: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耐高温,250℃干烤破坏。③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④维生素:如VitK、B族维生素。⑤色素: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⑥细菌素:无治疗应用价值。13: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答: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呈杆状(植物病毒)、丝状(初分离的流感病毒)、弹状(狂犬病毒)、砖块状(如痘类病毒)和蝌蚪状(噬菌体)。病毒的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病毒包膜和其他辅助结构。化学组成:核心:主要为核酸,化学组成为DNA或RNA。衣壳:包绕在核心外面的一层蛋白质,由许多蛋白质亚单位(壳粒)组成。包膜:化学组成:脂质蛋白质糖类。答: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多细胞真菌结构:菌丝和孢子,菌丝:分为营养菌丝、气中菌丝、生殖菌丝;孢子:是真菌的繁殖体。结构:细胞壁外成分;细胞壁;隔膜;其他结构。25:真菌培养特性。答:最常用的培养:沙保弱培养基。温度:多数都在22~28oC,但深部感染真菌最适温度为37oC,pH4.0~6.0病原菌通常生长缓慢,1~4周。26:真菌繁殖方式。答:①无性生殖:①由菌丝断裂形成新个体②细胞直接分裂产生子细胞③产生芽生孢子④产生孢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②有性生殖:指经过两性细胞配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27:真菌抵抗力答:①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有强抵抗力②不耐热,菌丝与孢子60℃1小时均可杀死③2﹪石炭酸、10%甲醛、0.1%升汞、2.5%碘酊敏感④抗真菌药物:菌集团。纯培养基:挑取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细胞内噬菌体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宿主菌被裂解,形成溶菌性周期。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到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变成溶原性细菌,形成溶原性周期。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转座子:细菌基因组中的一段DNA序列,可以在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伴随转座子的移动,会出现插入突变。基因转移: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菌的过程为基因转移。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转化: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质粒或染色体等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接合: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转导: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菌体内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溶原性转换: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机理,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其基因可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使宿主菌获得噬菌体基因赋予的新的性状,称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融合的过程。融合后的染色体之间发生重组。病毒的自我复制:以病毒核酸为模板,经过复杂的生化过程,复制子代病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微生物总结

文档大小:3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