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课教学创新(五篇) 第一篇:微课教学创新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摘要:“微课程”教学正在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对于促进教育方式变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论述在微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云平台改善学习支持环境,整合最佳教法和学法及评价等作了独到的探讨。关键词:微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大数据的理念和统计思维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我们过去都以答对试题的个数,或知识点、技能的个数作为评价的标准,所有给出分数的性质都一样。”那么,在微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学校应该如何评价学生?一、组合多样化微课程教学方法1、设计多种方式的提问为了检查学生完成任务单的情况,教师根据问题的难度和认知水平,在课堂上利用学习软件交替采用随机叫答和点名较大及追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和梳理。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中,学生课前自主寻找36的所有因数。师展开其中一份学习任务单,上面写着“36的因数有:1,36,4,9,2,18,6”。为了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接下来的问题思考,教师打开随机叫答菜单,调出全班同学的信息,并提问:对照自己找出的36的因数,你想对这位同学说点什么?被随机叫答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我觉得他是一对一对找的,这样比较快。因为1×36=36,所以他先写出1和36,又因为4×9=36,所以他又接着写了4和9。但是他漏找了两个因数,3和12。如果这位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也没关系,教师在肯定他的同时,可适当引导学生回答完整。让接下来回答问题的同学能放松下来。接着教师追问:还有谁想说?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就能更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学可能会回答:我觉得他写得很乱,这样很容易遗漏。我从1开始想,1×36=36,1和36是36的因数,2×18=36,2和18是36的因数,3×12=36,4×9=36,6×6=36,所以36的因数有1、36、2、18、3、12、4、9、6。师追问:对于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学生可能会提出6×6=36,为什么只写一个6?将这9个因数按从小到大排一排,看起来会更顺一些。此刻,学生的思维已经被打开,接下来教师关注有不同方法的同学,提出还有其它的方法需要补充的吗?部分学生可能会用除法找因数。教师让学生展示学习任务单:36÷1=36,36÷2=18,36÷3=12,36÷4=9,36÷6=6。教师追问全体同学:比较他俩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带领同学们回顾刚才的过程,你觉得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学生不难发现按一定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比较快,这样不容易遗漏。教师上课伊始采用随机叫答的方式提问,对前一天的学习进行监控和管理,促进学生学习的反馈与积极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叫答的范围越大,教学效果也越好。2、设计多角色的学习活动根据班级学生数组建8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由学生创意本小组名称。小组设组长、发言人各1名,联络员2名,执行员2名。组长负责协调小组活动,并记录各成员的分数;发言人负责在展示环节代表小组发言;联络员负责收发本小组“任务单”、课堂检测单、课堂协作探究作业,同时和其它小组进行互批;执行员主要负责协作探究中的实验操作。组员分工实行轮换制。根据课堂评分,每隔一月进行分工轮换,目的是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等)的机会。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轻声交流。小组执行员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完成操作活动,组长在旁认真记录书写,联络员将本小组的结论与邻组交流,发言人则认真记录综合意见,准备发言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非常有序。3、设计无干扰的互评活动课堂检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查漏补缺,一般不超过“任务单”难度,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在平台上分发课堂检测练习,并在大屏幕上监控学生作答的过程。检测结束,教师点击收集检测单,如果是选择题则由系统自动批改,其它类型的题目可用随意分发的方式发送给学生批改,检测单上会把学生的信息隐去,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练习中,避免的不必要的干扰。教师巡回于各组之间,用平板电脑拍摄有讨论价值的学生作业和讨论的视频或照片,在检测完毕后将各组讨论、作业情况传送到大屏幕上,让各小组在协作交流中得出正确答案。可喜的是,在一些教学重难点中,正是通过在交互批改的讨论中逐渐明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比听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说明协作学习较之于讲授式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内化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收获学习成就感。二、组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自主是学习的最基本方式,只有自主才能高效。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本身就是自我构建的过程,就是应用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处理新信息的过程,从而不断构建和完善

是来****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