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必修三名著导读 第一篇:必修三名著导读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朝朝清一.请选出下列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曹雪芹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中悲悼的主要内容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B.薛宝钗是宝玉的姨表姐,出身于富有的皇商家庭,聪明贤惠,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博得贾府上下一致的赞誉。C.贾宝玉和林黛玉思想情趣相通,相互引为知己。当林黛玉劝贾宝玉致力功名时,贾宝玉感到特别痛心。D.《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因此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二.填空1.在《红楼梦》后40回中,由于家长们的周密安排,宝玉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与宝钗成亲,黛玉则在忧伤中死去。正如曹雪芹在第五回《红楼梦曲》中咏叹的那样:。宝玉终于离家出走了,而宝钗也将在孤寂中抱恨终生。2.《红楼梦》第一回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也是对后世每一个读者的诱惑!三.探究题:有人认为贾宝玉是一个“问题少年”,很难理解他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为什么会比他与薛宝钗得到贾府上下认可的“金玉良缘”更值得同情与肯定。你是怎么看待的?说说你的理由。参考:如果不了解传统的礼法社会对人的个性与自由的束缚,不了解“男尊女卑”的观念对女性的压制,不了解科举制度对整个知识阶层的精神戕害,我们也许会简单地把贾宝玉看成一个“问题少年”,也很难理解他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为什么会比他与薛宝钗得到封建家长认可的“金玉良缘”更值得同情与肯定。最重要的是,《红楼梦》通过宝黛的爱情,表现了一种对更为合理的人生的追求。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朝朝清一.请选出下列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恩格斯称《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B.穷大学生拉斯蒂涅从外省到巴黎来上大学,雄心勃勃,想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寒窗苦读,成为一个大商人,用丰厚的收入来报答父母。C.高老头带着遗恨死去了,拉斯蒂涅埋葬了他,后来拉斯蒂涅成了法国上流社会一个无耻的政客。D.通过《高老头》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最大的变动,就是金钱取代了门第,成为主宰一切关系的“上帝”。二.探究:《高老头》中金钱怎样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请举例分析。第二篇:必修一名著导读必修一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复习导学案(教师版)编写人:高晓瑜审稿人:孙为民使用日期:2013.7.25复习目标1、了解、记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2、了解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3、了解、记忆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主题等知识;4、熟悉相关高考题型。复习方法自由阅读,讲练结合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年-1870年),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大卫回家后,后父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第三篇:必修一名著导读之名著导读之《论语》一、论语的文学常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二、论语名句翻译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译文: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译文:3、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译文: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6、老者安之,朋友信

永梅****3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