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快递业物流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第一篇:快递业物流发展现状快递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概念简述:1、快递业:是指承运方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运用专用工具、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对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快件揽收、分拣、封发、转运、投送、信息录入、查询、市场开发、疑难快件进行处理,以较快的速度将特定的物品运达指定地点或目标客户手中的物流活动,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特点就是在于他的“快”字。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物品运达到目标地点,但是运量相对较小,运费较高,同时由于要经过不同的站点,几经周折,易使物品流失或损坏,安全系数相对较低。2、快递:快递,又名速递,兼有邮递功能的门对门物流活动,即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快递是以时间、递送质量区别于其他运输方式,它的高效运转是建立在完善的网络基础之上的,且网络具有相当强的整合能力。从内容上可以分成文件和包裹。一、快递的发展(1)1907年,第一家快递公司UPS成立于美国西雅图,开始在国内进行货物运送.(2)1971年,联邦快递成立于美国小石头城,开创隔夜送递的历史(3)1980年,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4)1986年,全球快递、物流业的领导者DHL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各注资50%成立中外运敦豪(5)1993年,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成立(6)1994年,宅急送在北京成立(7)2005年,中国按照WTO协议全面对外资开放物流及快递业(8)2009年,《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新修改的《邮政法》同步实施(9)2011年,2011年,国家邮政局发布《促进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10)2012年,《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二、中国快递行业格局三分天下:(1)外资阵营:以联邦快递、UPS为首的外资阵营,主要占据国际业务。运营规范但价格很高。(2)国企阵营:中国邮政EMS主导的国企阵营,其拥有法律政策优势,邮局网点无所不及,但价格很高。(3)民企阵营:野蛮生长、价格灵活、竞争惨烈的民营阵营。三、外资阵营1、外资快递企业的发展(1)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大快递公司均看好中国市场,纷纷进入。服务于中国对外经贸的国际快递业务。(2)进军:外资快递业巨头纷纷进入,条件限制的放宽,外资中小型快递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3)发展:由沿海发达地区逐渐进入内地,业务范围不断的拓宽。2、主要的外资快递企业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联邦快递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TNT天地物流3、外资快递企业的优势(1)网络建设:国际速递公司跻身中国市场,其优势首先在于有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先进的全球通讯技术和管理经验。(2)价格战略:跨国公司为了与中国EMS争夺客户,在市场上采取了低价竞争的战略。在中国市场,外资公司的国际速递价格普遍低于EMS价格的10%-15%左右。(3)服务质量:跨国公司历来把服务作为速递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是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四、国企阵营(以中国邮政为代表)1、中国邮政的发展(1)1995年10月4日,原邮电部邮政总局正式注册为法人资格,即“中国邮电邮政总局”,简称“中国邮政”。(2)2007年1月29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国家邮政局挂牌成立,中国邮政政企分开。统称“中国邮政”。(3)主要经营国内和国际邮件寄递、报刊等出版物发行、邮政汇兑、邮政储蓄、邮政物流、邮票发行等业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国内惟一同时拥有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2、国营快递企业的优势(1)政策:EMS作为中国快递行业的国营企业的代表,国家从战略层次对其作出许多政策支持,新邮政法也作出了有利于EMS发展的规定。(2)网点:EMS依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立网点,网点完善,覆盖面积广。(3)市场:EMS作为国内快递行业龙头,占据了国内大量快递市场,客户资源丰富。3、中国EMS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体制不顺:没有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理权,仍然是国家邮政局的一个业务管理机构,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力。(2)缺少市场观念,服务意识淡薄:干部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铁饭碗观念。官商意识,在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理的变化,制定价格时也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竞争对手,缺少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3)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管理上使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用人制度僵化,论资排辈,用工制度不灵活;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4)企业负担沉重:离退休职工养老和医疗负担。长期以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普通邮政亏损的包袱也背在速递企业身上。4、EMS解决方案(1)改革:企业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自上而下的、完全的企业化管理。(2)投资:提

一只****签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