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第一篇: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反馈意见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我们督导验收组一行9人,于2009年10月18日至21日,对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了督导验收。三天来,我们听取了汝湖镇镇长刘世通同志的自评报告,听取了惠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梁冠斌同志和惠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雷国富同志的推荐意见;观看了汝湖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专题片;召开了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村(居)委会、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对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了专访;查阅了有关档案资料;实地考察了中小学、幼儿园、区德育基地以及社区文化场所等16处。在充分采集信息的基础上,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方案》,对汝湖镇的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形成如下督导验收反馈意见。一、总体评价惠城区汝湖镇地处惠州市东北部,座落于东江河北岸,毗邻惠州市区,是2003年由原惠城区的汝湖镇和博罗县的仍图镇合并而成的乡镇。辖区总面积153平方公里,下辖26个行政村(社区)、12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5万人,外来人口1.4万元。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6所,幼儿园2所,在校中小学生6908人,教师327人。汝湖镇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00年前,在这里举行的“七女湖起义”,给汝湖留下了丰厚的革命历史遗产。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汝湖镇人民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镇”、“惠州市文明镇”、“惠州市绿色单位”、“惠城区文明镇”、“惠城区崇文重教先进单位”、“三农”先进单位、“惠城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惠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和“惠城区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汝湖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发展教育作为执政为民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启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程以来,汝湖镇党政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以学校布局调整为契机,主动、积极地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增加经费投入,确保“三个增长”,进一步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坚持德能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素质得以增强;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坚持统筹兼顾,认真谋划、抓好各类社会教育的发展,构建全民教育体系初见成效。汝湖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目标明确,党政重视,领导到位,责任明确,措施得力,社会支持,效果显著,教育事业得到协调均衡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二、主要成效与经验(一)确保教育优先,切实履行职责,教育发展跃上快车道汝湖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认真学习执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把发展教育作为执政为民,执政惠民之举,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千方百计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难题。坚持“三个”优先。汝湖镇在创强过程中,坚持“政策优先”、“经费优先”,“人力优先”的原则,使“创强”工作顺利进行。镇把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政策上给予保障;发展教育的经费优先安排,确保“三个增长”;教师的问题优先解决,使教师安教乐教。履行政府职责,落实具体行为。汝湖镇党委政府,坚持做到“认识到位,行为也到位”。几年来,镇委、镇政府张文正书记等主要领导亲力亲为,经常下基层,到学校,共谋教育发展大计,帮助学校解决具体问题。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挂钩联系一所学校,把教育工作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发展教育成为全镇干部的自觉行动。2009年,汝湖镇把“创强”工作列入十五项重点工程之一,由镇委书记张文正同志亲自挂帅,优先安排资金,采取倾斜政策,细化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到岗到人,宣传的声势大,采取的措施硬,投入的经费多,取得的效果好!在党政领导的带领下,各职能部门、村(居)委干部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出色完成任务。营造崇文重教的氛围。汝湖镇广泛宣传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宣传教育改革、“创强”的好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创强”,支持发展教育的积极性,使尊师重教、崇文重教的氛围比以前更加浓厚,形成全镇人民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办教育的大好局面,各职能部门和不少企业都为发展教育出谋献策,慷慨解囊,支持“创强”,支持发展教育事业。(二)狠抓布局调整,增加经费投入,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汝湖镇党委政府,立志“砸锅卖铁也要办好教育”,针对“并镇”之时的学校数量多、规模小、质量不高的现状,以学校布局调整为抓手,狠下决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攻坚克难。通过三轮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将全镇原有的21所小学撤并为6所。撤并行动早,力度大,走在全市乡

邻家****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