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感受红色安源.docx / 文档详情
感受红色安源.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万字
约18页
0
2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感受红色安源.docx

感受红色安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感受红色安源

第一篇:感受红色安源感受红色安源仲夏时节的江西萍乡,满目锦绣。在这座百年工矿城市熔铸了“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笔者极力找寻点燃煤城激情的切口,以感受这片热土上的革命风情。车入萍城建设路,就看到了有江南最大广场之谓的秋收起义广场,广场中心巍然矗立着高30.9米的秋收起义纪念碑,占地151平方米。萍乡的由来有着生动传奇: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渡江得异果,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遍问群臣未得其名,使人求于孔子。孔子据楚地童谣谓之“萍实”,此乃吉祥之兆。后来人们便把楚昭王得萍实的地方称为萍乡,即“萍实之乡”。萍乡风物确非寻常,驱车来到安源,更有了别样的感受。伟人与安源的情缘安源,是萍乡市所辖的一个区,80多年前,这里有“小莫斯科”的美誉,许多仁人志士在这片热土上披肝沥胆。随着油画“毛泽东去安源”和现代京剧《杜鹃山》的风靡全国,安源在国内妇孺皆知。是什么吸引革命家在安源赴汤蹈火呢?笔者在昔日苦难矿工的不屈身影中找到了答案:安源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当时这里是江西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残酷的压迫使矿工们积蓄了英勇革命的力量。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抓住了革命时机,将安源工人引向一个又一个胜利。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一身青布长衫、双目炯炯有神的毛泽东,拨开湘江雾霭,先后10次踏足安源,深入农村、工矿进行社会调查,撒播革命的火种。在安源,毛泽东与矿工促膝谈心、同枕共眠,体味了矿工们的苦难与煎熬,读懂了矿工们的热切与虔诚,深埋的革命火种从此暴露于青天白日之下,化为战胜一切反动势力的洪流。在安源,有多处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诉说着伟人们的故事。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考察时住过的八方井44号;李立三开办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的五福巷;刘少奇和路矿当局谈判并取得胜利的安源公务总汇大楼;毛泽民担任过总经理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安源,有中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有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的经济组织——安源工人消费合作社;有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有共产党领导的经济组织发行的最早的股票;有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的工会大厦——安源工人俱乐部。在这里,最早举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儿童团——安源儿童团……一个个中国革命史上的“之最”,佐证了安源红色历史的独特魅力。安源由此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这里流淌着革命家的气节与坚贞,这就是安源精神的渊源。“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背枕苍山,虎踞龙盘,这是仿照人民大会堂造型而建的一座纪念馆,四面植满了挺拔的云杉翠柏,8段136级台阶直通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正门。纪念馆上方是“毛主席去安源”巨型瓷像,邓小平同志手书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镏金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纪念馆下耸立着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的雕像:毛泽东手持油布伞,英姿勃发;刘少奇手握拳头,大义凛然;李立三身着长衫,沉着冷静。不由得让人回忆起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他们领导安源工人进行的义无反顾的英勇斗争。1922年9月初,中共湘潭区区委书记、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来到安源,考察发动安源工人罢工、与粤汉铁路工人罢工相呼应的可能性。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商定了斗争纲领和行动方案,决定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为基本口号,以“增加工资、改良待遇、组织团体”为目标,向当局提出17项合理要求。9月14日零时,罢工开始,工人如潮水一般涌出矿井,高呼“罢工!罢工!”。9月16日上午,当局和戒严司令以请工人代表去商量解决办法为名,邀约刘少奇去戒严司令部,武力胁迫刘少奇下令复工,刘少奇断然拒绝,并严词驳斥。各处工人闻讯,纷纷赶来保护刘少奇。数千工人将戒严司令部所在的矿局公事房团团围住,呼声如雷:“谁敢动刘代表半根毫毛,我们就要打得路矿两局片甲不留,让路矿两局全体职员不得生离安源!”最后,当局终于被迫派全权代表与俱乐部谈判,三方代表正式签订协定。史称这场罢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纪念馆内还保存着刘少奇和李立三等俱乐部负责人合写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创造世界一切的,惟我劳工;被人侮辱压迫的,惟我劳工。世界兮我们当创造,压迫兮我们须解除。造世界兮除压迫,团结我劳工。秋收起义在这里酝酿张家湾,萍乡市安源区的一个偏僻小村。就是在这个小村庄,毛泽东召集了著名的军事会议,吹响了秋收起义的号角,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从此载入史册。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还是当年的模样,座椅已经斑驳,褪了色的会议条幅仍在风中飘扬,搪瓷茶杯似乎还冒着热气,空气中还弥漫着当初伟人们在此运筹帷幄时的紧张气氛。这是一道已然冷寂的红色风景,就是这道风景乃至以后千千万万道这样的的风景,绘就了繁花似锦的当代中国。在“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的武功山脚下,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衣冠冢坐落在苍山绿水之间。这位从四川贫苦农家走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感受红色安源

文档大小:2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