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感性和理性.docx / 文档详情
感性和理性.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7千字
约7页
0
1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感性和理性.docx

感性和理性.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感性和理性

人穿梭于马路中间,内心可能是惊吓的,而这惊吓来的很突然,是内心的不安,还是其他的什么,这一切来的很自然,它不是那个辩证思维所主导的。它是很自然的发生,是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而这种不安却将理性排除在外,是不受理性思维所主导。反倒是理性被感性所左右,听凭感性的任意摆弄。是往左还是往右,是往前还是往后,这亦是理性思维所考虑的内容,但仍离不开感性的默许。直到消除不安,内心回归平静,感性才离开舞台,人开始回归本性。这才是感性的魅力之所在。感性和理性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在人的身体里如影随形,他们似乎千差万别,似乎又是一个整体,难以区分。人的理性来源于意识,理性是意识的基石。因为有了理性,人们做起事来才能条理分明。理性比较直观,直接,他是直接作用于外部世界。他有别于感性,却又离不开感性。而感性不来源于意识,感性只来源于人的内部世界。感性有别于理性,它是非意识层面的存在。人的一切感性皆来源于心,感性皆是由心而生。如“总感觉哪儿不对”,这种感受往往难以述说,又比较含糊,他总给人一种不祥的感受,那么这感受是由谁发出的呢?是心,而非意识,没有心,世界是模糊而抽象的。心就如同胸口一股清泉,清泉清澈时,人的认知就会清晰。他又像是一面镜子,镜子里面映射的是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当感受生成体悟,上升到镜像并转化成认知时就是心识。而内心的感受,体悟,镜像,认知都是心识的一部分。人的性情都是由心而生,由心而灭。心是人的主体,但不是全部。因为这里还有意识的存在,意识和心识是相辅相成。不是独立的存在。心根据外部信息产生感受,这种感受是无法用理性思维去主导的,而是由内部世界所主导的。他只是一种单纯的感受存在于人们之间,人们将这种感受归纳于感性。而这些模糊而抽象的感受,是靠体悟去理解的,感受是体悟的前提。因为有了感受,人才能生成体悟,体悟再将感受化作思想或认知留存下来,从而形成心识。心识是我们认知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他没有理性来的那么直接,他靠感受和体悟给人一种模糊而抽象的概念,而这种模糊而抽象的概念让人身临其境,无法忘怀。正因为有了身临其境,人们才能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感知世界。而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悟往往只存在于人的身体里。所以在理性的层面是无法述其本真。他只来源于感性,来源于内心。用知识表述出来的也并非感性,而是知性。感性的东西只潜藏在人的心里。但这种感性的东西在人们认知世界中却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可以从全局的角度去考察世界,而无需去了解其细枝末节。只需用一个概念,而这个概念却是统领全局的关键,这就是感性世界所赋予的全局性。是理性世界或是意识世界无法给予的全局意识。感性大多着眼于宏观层面,而理性大多着眼于微观层面。如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这就是感性。感性就是这么恢宏庞大,它着眼于大千世界,不局限于物质世界和眼前世界。而理性只着眼于眼前世界,看到的即真实。这也是理性世界的认知。世界的认知离不开理性,但依然不能忽视感性的存在。无论在做任何事情或是思考任何问题,感性都一直潜存于身体中,他与理性如影随形。心是意识的主体,意识是心的本体。单纯的意识无法正常思考和行事的,意识离不开心。单纯的心识也无法去理解世界,他需要意识的相伴。任何事物都得在心底留下烙印,并在意识中留下刻痕,事物才能被记录下来。当人们在读一段话时,可否做到不动心,亦或是不动意。这就是意识和心识的相辅相成性。意识来源于大脑,心识来源于内心。意识和心识是一对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配合,协调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意识和心识就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知己和冤家。他们时而分歧,时而和睦,时而步调一致,时而纠结万分。意识是靠直觉去接收世界,心识是靠感觉去感知世界。直觉只存于意识中,而感觉只存在于心室中,两者都似乎有相同之处,但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感觉由感受产生觉知,直觉由现象界产生知觉。意识是打开世界的大门,而心识打开的却是人们的心门。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认为世界不是独立的存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无我和有我之状,这是一种涵养。心识打开的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涵养之门。正是这种涵养在引导人们正确认知世界,正确对待世界。而意识认为世界是由物质主导的,一切意识都得符合逻辑。意识产生的文化和心识产生的文化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意识文化主要是由意识所主导的,心识文化主要是由心识所主导的。意识:开拓进取,向外发展,具有张驰的特性。心识:含蓄,顺敛,向内延生,具有收敛的特性。意识和心识更像中国文化里的乾和坤,阴或阳,相互调节,相互配合。意识文化有推论和导论,一切都得符合逻辑。而心识文化抽象含糊,无需辩驳。意识文化开拓进取,比较务实,是一种进取的文化,但也容易使人剑走偏锋。心识文化含蓄包容,是一种防守的文化,但容易使人形成柔弱屈从的秉性。其各有千秋,这就是心识文化和意识文化的区别,这两种文化包罗万象。其内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感性和理性

文档大小:1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