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感恩教育主题演讲活动方案(精选5篇) 第一篇:感恩教育主题演讲活动方案镇南镇中心完小感恩教育主题演讲活动方案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生存在世间,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别人的关怀——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同学……为了表达我们对关怀的感激之情,镇长南镇中心完小决定举办“学会感恩”主题演讲比赛。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心存大爱,知恩感恩,让学生懂得回报家长,回报老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我校决定深入开展以“学会感恩,让生活充满爱”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演讲活动。通过感恩教育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关爱他人意识;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感谢身边的亲人做起,体会人间最为浓厚的情感。二、组织机构: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特成立感恩教育演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吕高彬副组长:申海涛吕兴阳罗时高成员:张清张永会申小蛟申荣杨方谢海华谢雪申海波肖仲明余权等三、活动主题:学会感恩,让生活充满爱四、参加对象:全镇各小学学生五、活动目的:创设各种教育情境,生成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感谢父母,感谢教师,感谢同学,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给自己创造成长环境的社会,感谢给自己提供生存空间的大自然。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和谐发展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六、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2013年4月1、筹划和制订“学会感恩,让生活充满爱”主题教育演讲活动实施方案。2、吕高彬校长对全体教师进行《感恩教育感恩生活》的专题讲座,积极营造和谐、真诚、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氛围。3、利用升旗仪式,对全校师生进行“学会感恩,让生活充满爱”系列主题教育的宣传发动。4、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感恩歌曲,营造感恩教育氛围。5、师生学唱感恩歌曲,表达感恩真情。6、老师组织学生向父母、老师、亲人或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感恩的信,打一个感恩的电话或发送一个感恩的短信。(二)实施阶段1、参赛报名(1)、镇南完小各班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依托语文老师进行初赛,至少选送1-2人参加。(一、二年级不作要求)(2)、桃符完小选送3人以上参赛,泰坪完小选送6人参加,其它各村小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最多选送2人参赛。(3)、各校将参赛选手名单和演讲题目于5月3日下午3点以前报镇南镇中心完小办公室。2、比赛时间、地点时间:5月8日进行地点:泰坪完小操场。3、活动主持:待定4、评委:待定5、统分人:待定6、比赛规则:(1)、本次比赛采用限时演讲,时间限为4—6分钟。(2)、决赛采用抽签顺序制,参赛选手按抽签次序依次上台演讲。(3)、演讲内容必须与既定主题相符,演讲稿须为原创稿同时复印一份交评委组参加优秀演讲稿评审。(4)、一律使用普通话,仪态自然大方,着装规范。7、评分标准:(1)、演讲内容(35分)a、思想内容能紧紧围绕主题,观点正确、鲜明,见解独到,内容充实具体,生动感人(15分)b、以永新传奇传说为蓝本,材料真实、典型、新颖,事迹感人、实例生动,反映客观事实,具有普遍意义,体现时代精神(10分)c、讲稿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引人入胜(5分)d、文字简练流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5分)(2)、语言表达(35分)a、演讲者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10分)b、演讲表达准确、流畅、自然。(10分)c、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语速恰当,语气、语调、音量、节奏张弛符合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能熟练表达所演讲的内容。(15分)(3)、形象风度(15分)演讲者精神饱满,能较好地运用姿态、动作、手势、表情,表达对演讲稿的理解。(4)、综合印象(5分)演讲者着装朴素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有风度,富有艺术感染力。(5)、会场效果(10分)演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能较好地与听众感情融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演讲效果;脱稿演讲,演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七、奖励办法本次演讲比赛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6名,并设优质讲稿1名。指导学生获一、二、三等奖的教师,镇南镇中心完小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镇南镇中心完小2013年4月8日第二篇:感恩教育主题演讲活动方案感恩教育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方案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同学……的关怀,为了表达我们对关怀过我们的人的感激之情,根据《**特区教育局关于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思品、政治学科第二届中小学生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的通知》和我校实际,决定举办“学会感恩”主题演讲比赛。为了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一、活动目的: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

努力****梓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