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感悟读书 第一篇:感悟读书感悟读书那尔轰学校:尤凤琴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书香校园”活动在我校温馨的开展起来。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深知读书的重要性。“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成为每位教师的新理念。读书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每位教师都深深懂得:如果从“博”的角度说,教师应不断地汲取新知的营养,“人不学,不知道”,“饭养人,书养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讲的是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更何况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呢!如果从“专”的角度说,教育正在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改革和发展,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在引领教育的前行,课堂改革要求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读书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读书,开阔视野、净化思想、提升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读陶老师的演讲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让我深深领略到这样一种幸福:“心性的至善,人性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你会感觉世界大了,天地宽了”。陶老师在《打点幸福人生》的报告里,讲述了不少自己的故事,读来不由得令人起敬。正是因为他为人的宠辱不惊,心态的平和与对名利的淡泊,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和谐,所以收获了幸福的人生。在陶老师的眼中,“一个人的优质生命成长史,应当是文化不断升值的精神史”。幸福与文化的不断升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根本的追求是使人’文’化,人只有在学习和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永远幸福的人。”作为教师,他认为,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文化传播者,就应是道德的完善者,而要做到此点,多读书、读好书而无疑是教师存在和发展的必须。许多教师抱怨没有时间读书,陶教授给予这样的解答:我想是你没有充分认识到读书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写教案确实需要很长时间,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地写下去,你还是在写别人的东西,即使花了很长时间,仍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形成不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读到这里我感受颇深,我认为,不妨每天拿出半个小时读书,这样自己的读与教,就会步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孔子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我们现在仅仅是看到目前能够胜任教师工作,实际上晚上十年、八年,乃至于更短的时间内,就很难再胜任这个工作了。陶继新老师的情怀、修养、远见和独特的见解,正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秉承和汲取的营养和财富。也是我们每位专业教师必备的修为。读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感慨良多,对教学而言,对话意味着互动,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但许多时候我们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假对话”,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教学的良好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余文森教授强调了它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性,这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各自作出富有个性的和创造性的理解后,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和解和默契。这样的课堂“对话”,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师生和谐互动、探究、合作的新理念。这也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读李元昌与乡土教育让我懂得:教改不能有依赖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而动。它没有任何模式,能适应一切的学校一切的学生一切的老师。要活学活用,忌死板教条,一刀切。有自己的特色,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是好的,值得学习的模式。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路子,不盲目的迷从,在自己的教学中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融汇其中。正应了李元昌老师的话: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大胆探索,寻找适合本学科、本班的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特色,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只要能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新的课程理念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课改的一大特色。新的课程改革让教育本身越来越人性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如今的教育是对孩子身心的培育与关注,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快乐地学习,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利于其终身发展的目的。这种新的课程理念触动我深深的思考,我知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唤醒、张扬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学生才能在幸福的情绪中成长。这才是健康的教育模式。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以上这些,是我通过读书所产生的所感、所思、所想,它对我的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唤醒了我对新的课堂的新的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营造和谐的课堂

一只****爱敏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