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2万字
约23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docx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

第一篇: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问:(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2)这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请找出这段文字中的喻体和被喻体。答:(1)对比。(2)反映了贫富悬殊、尖锐阶级对立的现实。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3)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问:(1)在这段文字中河伯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引起河伯心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河伯心态变化说明了什么?(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引出一个怎样的成语?答:(1)由沾沾自喜到自识其丑,“望洋兴叹”。(2)因为它离开了黄河狭小的天地,看到了大海辽阔的景象,才感到了自己的渺小。(3)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4)望洋兴叹。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问:(1)这段话告诉我什么道理?(2)什么叫“曲士”?(3)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答:(1)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2)生活在穷乡僻壤里的人物。(3)比喻和排比。4、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问:(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从这段文字来看,庄子的散文在运用比喻的时候有什么显著的特点?答:(1)说明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市十分有限的。(2)类比法和对比法。(3)排比句和反诘句。(4)连类而及,层次叠出。5、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傒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问:(1)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3)本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大君王用客成功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答:(1)“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2)归纳法和对比法。(3)写秦穆公重在写他求士称霸;写秦孝公重在写他变法图强;写秦惠王重在写他四面扩张;写秦昭王生在写他打击豪门,加强中央集权。第二篇: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民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五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问:(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2)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答:(1)到“此五帝三五之所以无敌也”为第一层,后面是第二层。前面写纳客之利,后面写逐客之害。前后形成对比。(2)前一层的中心名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后一句的中心句是“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也”。(3)类比法和对比法。(4)比喻、排比、对偶。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伏惟圣明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郞署,本图官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徽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问:(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2)文中的“圣朝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