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语故事道理 第一篇:成语故事道理成语道理1铁杵磨针: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2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3亡羊补牢: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4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5守株待兔:比喻只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6揠苗助长: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7买椟还珠:做事不能舍本求末,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8滥竽充数: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9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10按图索骥:比喻做事不能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11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12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的人。13叶公好龙: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14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15自相矛盾: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16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17东施效颦:不要盲目效仿别人,否则很容易闹出笑话。18卧薪尝胆: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19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20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21熟能生巧: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22刻舟求剑: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23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24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25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26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27南柯一梦:比喻一场空欢喜。28班门弄斧:做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很厉害。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29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30伯乐相马:人才需要遇到赏识自己的人,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至于被埋没!31草木皆兵: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32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33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善于动脑筋,就能战胜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34鹬蚌相争: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第二篇:道理论据道理论据是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就是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例如: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一息尚存,希望永在。——西塞罗《书简》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如:五十到一百万个原子一个挨着一个排起‘长蛇队’来,也只有一根头发那么细的一点点第三篇:成语故事8、成语故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3、了解成语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4、演一演这些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2、难点:感悟故事包含的道理二、学生状态解读:学生对短小精悍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但是对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需要花时间细细品味,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三、教材简析:本文共有三则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滥竽充数》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真正的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迟早会混不下去。《画龙点睛》告诉我们:作文或讲话时,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两个精辟的语言点明要旨,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景福****90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