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技术引进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我国技术引进的问题与对策技术引进的问题和对策有人总结出日本引进技术的一个公式,即“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与之相比,我国的很多技术引进,似乎也有一个公式,叫做“一号机进口,二号机进口,三号机还是进口”。一、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工业发展史,在某些程度上是一部国外技术引进史。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和供给创造需求的动力不足等重大困境,都是缘自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处于技术的“瓶颈”制约阶段。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缺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技术引进中,重“引进”轻“消化”,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资”轻“技术”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60%的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说明国内技术源严重不足,技术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外制造业发展。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不够,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脱节,即所谓的重“引进”轻“消化”。在国外的技术引进中,通常是引进1美元的技术,要花2~5个美元的投资来搞消化吸收。据日本工业技术院的调查,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机械行业研究费的16.9%用于引进,68.1%用于对引进技术的革新;电工行业研究费的24.4%用于引进,48.1%用于对引进技术的改进。而在我国的情况则是,“大钱搞引进,小钱搞改革,没钱搞消化”。根据199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上的资料,1997年我国技术引进经费为236.5亿元人民币,而消化吸收经费只有13.6亿元人民币,消化吸收经费仅相当于引进经费的5.8%。有人总结出日本引进技术的一个公式,即“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与之相比,我国的很多技术引进,似乎也有一个公式,叫做“一号机进口,二号机进口,三号机还是进口”。比如,汽车制造设备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引进,集成电路生产线从60年代就开始引进,到了70~90年代我们还在引进汽车制造设备,引进集成电路生产线。重“硬件”轻“软件”,集中表现为我们在技术引进时,主要以成套设备进口为主,以软件技术和其他方式为辅。但从总体来说,以设备为主合同金额所占比重高达80%,而以技术为主合同金额所占比重只有20%。日本在技术引进的初期,也是以成套设备进口为主,如1951~1955年钢铁工业第一次技术引进时期,其轧钢设备70%是进口的。日本在1955年以后就基本上不再引进成套设备,而我国则是一轮又一轮地大规模地引进成套设备。重“引资”轻“技术”,主要是利益与“政绩”驱动的结果。为了追求本地区的“政绩”,不惜一切代价和条件,盲目招商引资,有些地区急功近利,只注重外资的引进数量而不重视引进质量,重资不重技术,对技术引进把关审查不严,忽视在自主产权条件下的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2.技术引进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重复引进现象十分严重2、我国在过去的技术引进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例如,有些企业在技术引进中,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技术条件,引进的技术超过了企业可接受的水平,被迫对设备进行改造,降低了设备的效能;有些企业在技术引进中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没有掌握充分的信息,造成引进的不是关键的技术设备,被迫不断地引进后续相关设备,从而受制于人。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进的技术总体而言比较落后,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较少,有的专利已过期,有的技术已淘汰,有的产品环保部分严重不合格,白白地搭上大量外汇,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在引进技术中,由于重“引进”而轻“消化”,不能有效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由于重“硬件”而轻“软件”,引进大批设备并未构成我国创新活动的源泉,未能引发出技术水平的自我提高,仅仅停留在原有水平上重复,常常是时间过不了多久,引进的新技术很快就会变成旧技术,引进的新设备又变为旧设备,继而被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所淘汰,于是不得不再次引进,形成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最后导致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在80年代,伴随着不合理的重复建设所发生的重复引进现象更是十分突出。我国的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化肥、汽车等行业的引进都存在大量的重复引进,如彩电生产线引进了100多条。3.现行体制中科研机构与企业生产相脱节,研发资金投向错位国内外实践证明,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国技术支撑薄弱,一个体制性的原因是,我国科研开发以科研院所为主导,企业研发尚未发展起来。我国科研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校,分布在企业的仅占27%。而科研院所实行“出成果、出人才”的科研方针,“先研究技术,后找市场”,与企业所需要的“出产品、出效益”,“先研究市场,后研究技术”的科研方针相背离。其结果是,科研机构与企业生产相脱节,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从世界经验来看,100多年来,世界上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

雨巷****碧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