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前景.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7万字
约55页
0
5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国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前景.docx

我国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前景.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前景

第一篇:我国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前景我国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前景摘要:总结了我国近50年来核农学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重点发展领域。关键词:核技术;农业;应用;发展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简称为核农学。我国核农学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1956年,现已在航天育种、同位素示踪、农产品贮藏保鲜、害虫防治、低剂量辐射刺激生长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40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核农学人才和科技队伍,我国核农学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专家的高度赞誉,1999年我国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为亚太地区核农学的牵头国。我国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1.1作物辐射诱变育种我国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虽比国外晚约30收稿日期:2004-10-15基金项目:江苏省科协软科学课题(编号:R04207)。作者简介:刘春泉(1959—),男,江苏如东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副产品辐照加工标准化体系和产业化研究。Tel:(025)84390431;E-mail:lcq@jaas.ac.cn。年,但发展较快。到2001年底,我国累计育成作物新品种625个,占全世界辐射诱变育成作物新品种总数的27.2%,总推广面积在330万hm2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辐射诱变育成的新品种每年为国家增加粮食35亿kg、棉花1.5亿~1.8亿kg、油料0.75亿kg,创经济效益38亿元左右。浙江农业大学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浙辐802连续9年居全国常规稻推广面积之首,累计种植面积达140万hm2,创社会经济效益22亿元;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育成的多抗高产小麦品种原冬3号,1986~1993年累计推广面积100万hm2,增产小麦4.5亿kg,创社会经济效益5.4亿元。该所“九五”期间育成的中原单32号粮饲兼用玉米于1997和1998年分别通过河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家牧草品种审定。1987年我国开展航天育种研究,至2003年共育成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蔬菜、莲等作物新品种20多个,示范推广面积超过30万hm2,居世界先进水平。1.2农副产品辐照加工我国农副产品与食品辐照加工研究始于1958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工艺方法、装置设施及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到目前为止已批准辐照食品6大类国家卫生标准和17种国家工艺标准,并于2002年建成“农业部辐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目前我国农用辐照装置已超过70座,分布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40多个城市,有100多个单位分别对200多种农副产品进行了辐照保鲜、杀虫灭菌、改善品质等方面的研究。“九五”期间,全国农副产品辐照加工35万t以上,产值达60亿~65亿元,并向集团化、商业化方向发展。1.3同位素示踪技术据近10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应用同位素示踪法,以水田、旱地、草场和林果地为研究对象,阐明化肥中营养元素被作物吸收利用造成的损失、农药损失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新的施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增产粮食19亿kg,创社会经济效益28亿元。1996年以来,利用示踪技术研究出“保氮复合碳铵”新工艺,可提高氮肥利用率6%~10%。应用15N研究水稻基肥和穗肥施用技术,累计推广面积67万hm2,创社会经济效益4000万元。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动物生产和健康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国家级奖10多项。1.4低剂量辐射刺激生长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利用低剂量辐射处理作物种子,促进其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该技术对豆类作物和蔬菜增产效果尤为明显。利用快中子辐照柞蚕卵可使蚕茧产量提高10%~20%,该项技术已在山东、河南、辽宁等10多个省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利用低剂量快中子辐照对虾的卵和虾苗,可使卵的孵化率提高6.9%~18.4%,虾苗成活率提高10%~30%,虾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产量一般可提高15%~20%,该技术已被国家科委列为星火重点推广成果,在沿海地区推广,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1.5辐射不育防治昆虫昆虫辐射不育技术是生物防治害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生物防治方法中唯一有可能灭绝害虫的有效手段。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对玉米螟、蚕咀蝇、小菜蛾、柑桔大实蝇、棉铃虫等10多种害虫进行辐射不育实验室研究,并对一些害虫做了释放实验。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成功实现柑桔大实蝇人工饲养,并于1993年开始在贵州惠水县118hm2、计10万多株柑桔树的柑桔园内,连续释放160多万头不育虫蝇,将柑桔大实蝇危害率由释放前的5.19%降低到0.098%,防效十分显著。柑桔年产量释放前平均为23.7万kg,释放后当年为50.3万kg,1994年为44.3万kg。2我国核农学与国外发展水平的比较我国核农学发展较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我国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前景

文档大小:5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