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 第一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2005-05-3110:12:44)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信息管理中心刘颖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从基础建设到全面应用的深刻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目的、作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亟须“规划先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计划的指导,现阶段的电子政务发展同样需要规划的指导。电子政务建设是“社会工程”、“民生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群众性、整体性。就目前某些地区、部门而言,电子政务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综合考虑、总体部署、典型引路,而只是顺其自然、自行其事、孤立实施、各自为战,其结果必然是良莠纷呈、优劣共存、网络不通、信息资源难于共享。电信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国的电子政务经历了高潮迭起的建设阶段,现在应该冷静分析现状,对未来的走向进行理性规划,从宏观上对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进行整体把握。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和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2、为各级政府有序地发展电子政务指明目标与方向,尽量减少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无序和盲目现象,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3、为加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合作提供依据,以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整体推进,有序进行;4、为社会各界,特别是IT厂商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实施与应用指南。我们应该借鉴电子政务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能够满足各级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能够前瞻性地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的规划体系,从而促进电子政务有序发展,保证电子政务的实际效果。二、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情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进入新世纪后的加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2002年17号文件的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局部性应用、阶段性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有提高。在最近几年中,全国各地以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政府机构为龙头,以南海、邯郸为代表的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首都北京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的地区,到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中关村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已经开始实现网上办公办事,电视电话会议网络也已基本覆盖全市。北京市提出的建设电子政府的具体目标是: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上海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也取得了实效,目前该网站共列出707项业务,其中的640项可以在网上受理,提供2000多个可供下载的表格。近期,上海开始执行新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向社会主动公开除保密以外的各种信息。2001年,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海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南海以此为契机,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应用这个核心,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全民培训、广泛应用”。目前,政务光纤网络已连接南海所有的17个镇(街道)和224个行政村,并对整个政务网络的互联网出口、网络安全、病毒防护等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已有60多个系统在政务网上运行,各类应用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机关部门,其中半数以上应用了

一只****呀盟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