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的两个诗人同学 第一篇:我的两个诗人同学一年多前,网络上“梨花体诗人赵丽华”被许多网友大大的议论了一番。我当时作为旁观者光潜水没到网上论坛参与讨论,因为对诗和诗人没什么了解和接触也不多。但是对这样的“诗”这样的“诗人”却也觉得颇为可笑。今日放假在家看孩子,看到电视上播放少儿背诵古诗词大赛,让我也想起诗和诗人来。在我的记忆中,十几年前在川大读书时接触的两位诗人算是我和诗人的最近距离的接触了。我们班虽是历史专业,但是第一志愿考进来的却不多。在那些被调剂进来的人中,有不少是文学的发烧友,钱诗人就是一位。钱诗人来自安徽,外貌上你看不出他象诗人,但是其行事举止却也符合一般诗人的“特立独行”气质。我不懂诗,但是据我的同学说,钱诗人作的诗还是有一定水平的。据说他入学前的中学时代就有不少诗作发表,在其圈子小有名气。我对诗只喜欢古诗,现代诗既不懂也不喜欢,因此和对门宿舍的钱诗人交往不深。只是知道他在大学期间诗歌兴趣不断,也屡有诗作发表。他的书架上满是海子、骆一和等当代诗人的作品。作毕业论文时,钱诗人特意找了本系一位既研究魏晋南北朝又对古诗词有研究的景老师作导师。景老师是魏晋南北朝史和古诗词研究的权威缪钺先生的女弟子,缪先生的《灵豀词说》在古典诗词研究界名重一时。我们以为钱诗人大概要写写唐人宋人的诗歌意境、时代背景之类的,没想到是研究上世纪三十年代徐志摩等新月诗人。看来还是对现代诗情有独钟,虽作历史研究还是割舍不了心中的诗。毕业之后,我们虽各奔东西,但是都互相留了联系地址和电话。多年后,许多同学都还能找得到,唯独钱诗人,即便他的同系同届老乡,都不知道在何方。当时只知道他到了一个什么钢铁厂。多半钢铁这种硬邦邦的玩意儿实在不适合诗人的气质,因此诗人总归要离开的。但是离开后到了哪就没有人知道了。不过这也符合诗人的气质。和钱诗人意气相投的是中文系的一位老兄。这位老兄姓马,我们称之为马诗人。马诗人据说名气比钱诗人要大,在他们圈子里很响。据说马诗人是因为诗的成绩而被特招进中文系的。钱诗人也比较佩服他。但是我们看马诗人怎么也不象个诗人。大概钱诗人属于那种忧郁型的诗人,和我们相处久了以至于我们以为诗人就是忧郁型的。马诗人一点儿也不忧郁。看他那样子,明显比我们好多同学年纪要大不少,言谈举止中的“社会性”大大高出我们这些大学生,估计在入学前都在社会上混了不少时日了。马诗人和我们住同一层楼,因为到钱诗人那走动多了就和我们相识了。刚相识的时候,那时还是暑假,我们一些同学没有回家,他向我们借饭菜票,结果却有借没有还。我们寝室一位同学讨了许久也不了了之。当时我们几个同学为赚外快,时不时写些文章投往报社捞点稿费。马诗人知道后说,你们也干这个?拿出他在报纸上发的文章给我们欣赏。呵呵,不少还是大版的通讯搞之类的呢。马诗人大吹他和不少报纸编辑、老总相识,发文章很容易。有些同学就托他走走路子也发篇大稿子,他满口答应。但是从来没有兑现过。我们很想拜读他的诗大作,但是马诗人每次都打哈哈,似乎已经不再摆弄那玩意儿了。相处多了,发现马诗人大话多,打哈哈多,来我们这蹭饭菜票多。以我对诗人的有限了解,我是不知道马诗人归入哪种类型的。与其说他是诗人,倒不如说他是个在社会上混的文化写手,就有点象情景电视《闲人马大姐》中的何蓉生和潘大庆的混合体。毕业后也是不知道马诗人的行踪了。90年代以后除了顾城杀妻哄动一时和网上的梨花体诗歌热闹过一阵子外,社会基本上也不睬诗歌了。就马诗人给我们的印象,估计在什么报社杂志等文化机构混着吧。时不时写写社会新闻,想来收入也算可以的。估计随着社会的变迁,诗大概是不会弄了的。就他那样子,很难想象他会和梨花体凑在一起。而钱诗人呢?在这样的社会大潮下,是否还在继续着当年的海子、骆一禾等的理想?还是变成了梨花体?还是禾我们大多数同学一样,“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第二篇:两个末流诗人的约会1996年,我和天影厂的一帮影视爱好者混过一段日子,正赶上有人让我写个小品一起演出,我便写了这个搞笑的闹剧——《两个末流诗人的约会》。1997年12月24日,由《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等部门共同主办的“圣诞之夜,中国新一代青少年联欢晚会”上,我和我的搭档被请去表演了这个小品,起初说是没有劳务费的,没想到我们演出下来就被导演叫过去了,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后给我和搭档每人塞了一个红包,并告诉我们不要对别人说,这是车马费,以后要经常合作的。我们出去打开红包,虽然只有50块钱,但也把那时候的我们美坏了,因为那是我们靠上台演小品赚到的第一笔钱,年轻,成就感是支撑我们的一切„„[小品剧本]两个末流诗人的约会编剧/高鹏人物:一男一女,各二十岁左右,两个人表情始终是神经质式的冷傲。时间/地点:冬天傍晚,公园。[幕启:舞台中央,一把长椅。][女“诗人”上场,傲慢地蔑视观众,甩头,漫步,左顾右盼。][男“诗人”直楞楞地

Th****84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