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我眼中的中华文明.docx / 文档详情
我眼中的中华文明.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8万字
约33页
0
3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眼中的中华文明.docx

我眼中的中华文明.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眼中的中华文明

第一篇:我眼中的中华文明浅谈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糟粕——论中国孔儒文化姓名:何伶珍专业:自动化学号:2011052534什么是文明?我思考了很久也没能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于是我从百度百科中寻求答案。它的定义是,文明是人类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文明,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文明分两大块,一是物质文明;二是精神文明。今天,我想谈谈我个人对中华文明中,孔儒文化之精华与糟粕的一孔之见。中华文明能延续至今,一定有着其精华的一部分,但是,几千年来,它不可能做到全部是精华,固然也有糟粕的部分,孔儒文化也不例外。中国主导文化是从“老”到“庄”;从“孔”再到“孟”,这一线路发展起来的。发展轨迹是从“道德经”到“逍遥游”、从“清静无为”,到“寄情山水”、从“以景抒情”到“托物言志”。中国文人一直把这种文化当成一种“博大精深”、“宁静致远”、“清静高贵”的文化加以吹捧,甚至发展成一种“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虚无”“自大”的自恋情结。古往今来,无数学者曾讨论过这个话题,网上随便一搜也能搜出很多网友对此各自的看法。我们不能随便地将一样东西定义为好的或者坏的,对于孔儒文化,我们更不能轻易对它下结论,而是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它、挖掘它。上世纪初,“五四运动”一声“打倒孔家店”,儒学作为窒息中华民族思想创新的学说,被抛弃了。上世纪中,文化大革命一声“破四旧、立四新”,一声评法批儒,把儒学连根挖起,再踏上一只脚,从此儒学在中华大地彻底被斩草除根了。上世纪末,有识之士提出,国学,尤其是儒学,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但仍有人坚持说,儒学是糟粕,其例子便是清朝的最终被西方打败,中华文化在西方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各种西方思潮)涌入中国后渐渐逝衰,其例子便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的名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在每页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是写着‘吃人’两个字!”然而,孔儒文化真的是中华文化中的糟粕么?我认为,它也有精华的一部分。其实,只要你一拿孔子、孟子这些儒学“原始天尊”的书来读就知道,儒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五四运动”要打倒“孔家店”的学说,其实是后儒们(如董仲舒等)为封建专制统治需要所改造出的伪儒学。如果分清真儒学与伪儒学,我们就不会将澡盆里的水,连同澡盆里的孩子一起泼掉。我们就会真正发现,儒学是文士的哲学,士本属平民阶层,孔子的儒学是站在统治阶段的立场为平民设想的学说,而孟子的儒学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民重君轻”的学说。我先谈谈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孔子以“仁”、“义”、“礼”为核心的思想是它的精华所在。长期以来,我们多注重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后才真正认识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世界和谐的重要性。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几大和谐关系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认为,儒家文化的精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当今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既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小至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同样的道理。可以想象,如果片面照搬西方的“戡天”思想而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其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并最终招致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儒家文化的精华有利于人与自身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有利于世界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就是克己爱物,将欲望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精神享受。儒家一直强调要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的行为。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精神生活,特别是在于人有道德,所以孔子以“仁爱”为中心,推演出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把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学问的根本,认为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同时,他提倡“乐”教以纯洁人心,“乐”是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在内的综合艺术,是多种声音、情感、动作的和谐统一,可以抒发情感,调节性情,感化人心。同时他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公认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制度”,使之成为可操作的“礼”,“礼”的作用就是通过“人和”来实现社会和谐,这便是“礼之用,和为贵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国人的人生精神,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儒家认为“天地生万物”,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的产物,主张“仁民爱物”,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至宇宙万物。所以儒家文化的精华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儒家的理想就是“平天下”。《礼记》中,“以中国为一人,以天下为一家”,说的就是以超越一国一族的“天下观”,构筑一个和谐有序的世界。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论语》提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我眼中的中华文明

文档大小:3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