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我读《道德经》有感.docx / 文档详情
我读《道德经》有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万字
约18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读《道德经》有感.docx

我读《道德经》有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读《道德经》有感

第一篇:我读《道德经》有感读《道德经》做美少年《道德经》是一部闪烁着“美”的智慧的古代经典,它不仅是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还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更是一篇充满诗意,极富音乐感的文学书籍。老子的“上善若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把自然大美当作艺术的极致。我们把《道德经》引入课堂,每周二的中午进行诵读和讲解。从“老子出关”到“五千真言”,从“道可道非常道”到“人之道,为而不争”,结合历史知识及自然现象进行融合性的分析、诵读。学习第一章时,从抗日战争故事开始:1938年5月,侵华日军包围了中原一座古城,见城中有一高耸建筑物,疑为重要指挥部门,攻城开始了,日军向那座建筑物连连发炮,令日军惊诧的是,在城中一片硝烟中,那座建筑物却巍然不动,发出的13发炮弹,竟然没有一颗爆炸,这座高台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打到这里的炮弹都没有爆炸呢?这座古城又是哪里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孩子们,猜猜是哪里?”答案五花八门,当然没有答对的。在学生心急火燎的期盼中,我告诉孩子们:这个地方就是老子的故里——河南鹿邑,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学生的兴趣被点燃,由此,拉开了学习《道德经》的序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使学生明白美丑的概念。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美,就会明白什么是丑,衣着整洁是美,礼貌待人是美,与人为善是美,相对的,随手扔垃圾是丑,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丑,欺骗失信是丑,深入浅出,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给学生讲解,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神话、历史知识进行阐述讲解,“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生养天地万物的道是永恒存在的,就像盘古开天地一样,混沌世界在女娲、夸父、神农氏们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文明富足,老子用谷神不死来表示道的强大,而神话故事则让学生了解了天地之始的混沌状态,古人的大胆想象与道相辅相成,悟道的同时,感受到了神话与道德经的魅力。神话故事对孩子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在学习中,我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结合道来讲解。比如:神话中的谁创造了人类?除了创造人类,她的另一个伟大举措是什么?孩子们踊跃地举手发言,后来变成了齐答: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生养天地万物的道如同女娲一样,能创造生命,能够创造后代。这一美丽的传说,充分印证了老子对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宇宙之源的认识。最有趣的学习是第六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句话如果是单纯的字面解释就会过于简单,为此,我用了两节课时间,结合“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和地球上五次生物大灭绝来讲解道先于天地,道永恒不灭,道绵绵若存的特征。地球上第三次生物大灭绝是最严重最惨烈的一次,其中95%的生物灭绝。但是,道却是永存的,她无所不能,孕育着万物,使万物在循环往复中生长、生存。诚如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章节的最后,我给孩子们提出了这样问题:你认为地球上会不会有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如果有,会是多少年后,如果有,人类该如何面对。在课件的最后,我送给孩子们这样一句话: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却属于地球的。在学习《道德经》的同时,我更注重诵读,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孩子们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愉悦身心的过程,在学习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培养,抑扬顿挫的语气读出《道德经》的道理与内涵,虽然孩子们理解的不一定深刻,但坚定悦耳的读书声却也读出《道德经》的朴素色彩,虚怀若谷、上善若水,让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与经典同行,健康成长。第二篇:读《道德经》有感(精选)读《道德经》有感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道德经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不过公认是上道下德)按照这种划分,我先简单地谈谈我对“道”的理解。花,本不自生,而是生于植株;也不自灭,而是归于植株。其不自生,也不自灭,却适时令而存在,它暂居于生命的本体,它所遵循的生命的轨迹,既为“道”。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我读《道德经》有感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