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的教育叙事 第一篇:我的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我和学困生的秘密翠峦区第一小学苏淑华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班的学生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长期以来,学困生都是一个让任课教师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几乎每个班级中都存在,或多或少,这类学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班级的总体成绩。从目前学困生的现状来看,导致其变“差”的原因主要是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家庭心理因素和社会不良影响因素所造成的。他们的学习目的、态度、情绪、方法、习惯往往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而那些经常爱犯错误的学生,究其原因则是由于他们缺乏自制力而行为失控;由于缺乏分辨力而随波逐流;由于娇生惯养而懒散任性;由于善仿好奇而撒谎不诚„„掌握了学困生的心理,摸透了变“差”的“病根”,我认为要想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得彻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给学困生“一种迁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因产生自卑心理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除了要关心和鼓励他们,更主要的是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能扬长避短,产生积极的迁移。比如有很多学困生对文化课缺乏学习的兴趣,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课后怕做作业,导致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学生。但是他们在体育、美术等方面热情十分高涨,于是可以抓住这一突破口,不失时机地给他们送去真诚的鼓励:“某某同学,你完全可以把语文、数学、英语成绩提上去,拿出你体育(或美术)课上那股劲吧”!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他们也许渐渐对文化课的学习会产生兴趣,作业也能慢慢及时完成了。像这种有意识地对学困生实行积极的迁移,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而且可以调节他们的思想言行。二、给学困生“一次机会”也许学困生在每位老师的印象中都不是太好,因此他们参与提问和活动的机会往往要比其他同学少得多,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感,集体意识也就日渐淡薄,从而会做出背离集体利益的行为来。因此,我们应当多给学困生提供和创设一些参与活动、锻炼能力的机会,肯定和尊重他们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品尝成功的滋味。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在集中课堂注意力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参与中,在老师信任的目光和集体的鼓励中,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驱动力。三、给学困生“一股压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外在的教育要求如果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就可以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转变。为了强化学困生的良好行为训练,我在班级中实行了“一管一”、“一帮一”的管理制度,让学习自觉性加强,让行为表现好的学生对学困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和提醒,给学困生一股外在的压力。在学习上,如果哪位学困生遇到了困难,可以及时地得到其他学生的帮助,但是作业的完成一定要及时,绝不能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抄袭别人的作业;在纪律方面,要求学困生严格按规定做事,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每次都要做出检讨和自我批评。同时,将学困生的学习与行为表现纳入到每学期的“达标活动”考核中,班委会每周都会对这些学生进行一次集体评价,表扬先进,激励后进。通过这种外在的教育强化,使学困生内心逐步形成一种持久的自我压力。这样可以使他们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要我改”向“我要改”的思想飞跃。四、给学困生“一个尺度”在教育学困生时,对学困生的要求应有一个尺度,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于教育转化的。作为老师既要协调好各科教师的教育要求,又要保持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统一。特别要经常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了解学困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及家长的管教方式,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统一,相互配合。在这方面,我坚持与每位学困生的家长每周至少取得一次联系,及时掌握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调查,我发现留守学生现象非常普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时间少而又少,他们只顾自己的“工作”,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基本是不闻不问,淡然处之;而有的家长则对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养,以至对孩子思想上产生的懒惰、任性、挑剔等不良现象以为常,更谈不上什么正确的引导了。因此我们应设法统一家长教育子女的要求,使他们能在统一要求的尺度下端正学习态度,将必要的常规付诸于具体的行为训练,从而净化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五、给学困生“一面镜子”学困生往往缺乏明辨是非和自控自律的能力,思想上的落后使学生坠入低谷。对于那些调皮捣蛋、行为拖拉的“老顽固”,光强制或笼统说教根本起不了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信息载体中正反典型事例的作用,让学困生从正面的“镜子”中发现自身的缺点,从反面的“镜子”中取得转变的内驱力,使他们在示范、反省、激化中获得健康成长。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我们常会遭遇到一些学生自发成立的小团体,他们往往行为习惯顽劣,常常在班上弄出些“小**”、“恶作剧”,所以他们也是被老师三令五申训斥的老常客。怎样才能把他

一只****iu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