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论语》发言稿(5篇范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8万字
约32页
0
3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读《论语》发言稿(5篇范文).docx

我读《论语》发言稿(5篇范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读《论语》发言稿(5篇范文)

第一篇:我读《论语》发言稿我读《论语》发言稿北宋三朝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之高,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备受追捧的国学经典。为官者从中习得治国以礼;教育者得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启示;普通民众获得为人处世之原则。于我而言,领悟到的是修身对于人生发展的先决性意义。古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孔子有这样几句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说他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颜二人,不在意条件简陋,生活艰苦,而是乐在其中。宋代的周敦颐就曾经问程颢和程颐:孔子、颜回到底为什么这么开心?我想他们的快乐不是源于外在,而是发自内心。因为人生所求,或向外求富贵事功,或向内求仁义道德。在孔子看来,人生的意义,恰恰在于修身——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说,我想做个仁人,这是自己可以决定的,相对于富贵事功,道德修养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所以孔子、颜回求仁得仁,安贫乐道,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在当下,我们的生活虽然不再像孔子、颜回时那般艰苦,但我们往往缺乏他们那种坦荡坚韧、追求和格局,不是“无故寻愁觅恨”,就是百无聊赖,要么在追剧、追星、玩手机中蹉跎时间而感失去方向,无所适从。育儿嫂范雨素,她租住在北京几平米的小屋里,做着受人歧视的工作,但是她在文学创作中获得尊严和安全感。并写下“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这类深沉的文字。真正生命的尊严和快乐不是物质带来的,精神的追求可以超越物质的享受。正如刘禹锡《陋室铭》中所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心若充盈,陋室不陋。调素琴,阅金经,儒雅之乐,仁者之乐。孔颜之乐,乐在求道。孔子的修身,还现在无论处境如何艰难,始终坚守如一。求道之后,是传道。孔子始终以传播斯文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匡地被包围,生命受到威胁,孔子操琴而弹,并说道:“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坚守自己的使命,坦荡磊落,不怨天不尤人。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在恶劣的条件下,甚至是生死关头才能检验一个人的根本操守。真正的君子,真正的仁人志士并不是终日忠义不离口,做表面功夫,而是能够在家邦危难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道义,宁折不弯。危难识忠义,烈火炼真金。也许现在我们暂时不再会遇到民族危亡、大是大非等特殊关头,但我们同样需要讲究操守,坚持正义。正如前段时间处于风口浪尖的崔永元,他因揭露“阴阳合同”事件而被整个娱乐圈视为大敌。他说“一个社会中大多数知识分子是随波逐流的,也不乏洁身自好的,但缺少拍案而起的。”拍案而起需要的是胆识、勇气和正义的坚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其他乘客的沉默导致了他们同样付出沉痛的代价。拍案而起,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则得罪人,大则甚至会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四面楚歌,成为众矢之的。没有一定的操守是坚持不下来的。因而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够在危难的情况下安贫乐道,不失节操。因此孔子说: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真正的仁者不是乡愿之类的好好先生,更多是像堂吉诃德式的勇士和斗士,因为仁者的好人、爱人与恶人都不是出于一己私利,而是天下道义。肩担道义,是孔夫子的使命,当隐者嘲笑孔子为自己的理想奔忙,不如做个隐士逍遥自在时,孔子说:“鸟兽不可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虽然羡慕隐者的生活,虽然赞美隐者的做法,但是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传播斯文与道义的使命。新时代急需这种如清泉般的君子操持来涤荡人们的心灵。《平语近人》第一期中说到:新时代的青年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发展和祖国的命运与发展结合起来。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应该坚守和奋斗的原则。于我们而言,孔子内求修身,外求有为,无疑是让人仰望的。然而孔子也是人,而非神。若想达到“修身养德,宁静致远。”的目标,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学”。“人非生而知之者”,众凡人都要通过学习方能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论语》开篇便讲“学而时习之”,孔子“十有五而至于学”。对于学,我们首先要保持谦虚的心态,即“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不臆测,不执着,不顽固,不唯我。分而言之虽各有不同,但合而言之,就是一个“谦”字。孔子曾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何?因为大部分人曾与智慧擦肩而过,不是因为天资愚钝,而是心中成见太满太深:自己知道的就不能接受异己之见,不知道的就充耳不闻,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与世隔绝。而孔子说自己“无知”“空空如也”,西方哲人苏格拉底也言道“我唯一知道的便是我一无所知。”这正是“虚怀若谷”啊。“满招损,谦受益”杯子唯空,方能盛水,心中空空,方能治学。其次要学而不厌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我读《论语》发言稿(5篇范文)

文档大小:3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