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精选合集].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6万字
约29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精选合集].docx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精选合集].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精选合集]

第一篇: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读《创新思维训练》有感吴忠利通区金银滩镇东湾小学苏金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了一个好友,从书中可以了解社会,感受生活。海伦-凯勒曾说过:“书像一艘船,把我们从狭隘的地方载向生活无边无际的海洋。”翻开《创新思维训练》这本书后,我心喜万分,爱不释手,这本书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入手,既考虑到理论的系统性,更照顾到思维的训练性。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有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明的训练读本。使我一下子毛塞顿开,解决了在我头脑中困惑、迷茫的问题,真是拨乌云见丽日。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大家知道:我国神舟“五号”、“六号”的飞天,震惊世界使中国人扬眉吐气,这正是高科技创新的结晶。因此,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那么,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呢?读了《创新思维训练》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首先、要观念创新。正如书中所讲,21世纪必然是一个“创新思维”的时代。观念创新就是要敢于破除旧观念,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是要解思想,破除各种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要大胆地去实践,去创新,而传统的守旧观念,传统的体制却压制创新,这就更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课程改革下的新的思维,理念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不断的给自己“充电”,1不断的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大胆放手于学生。应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对于创新思维来说,惯常定势是一种消极的东西,要创新思维,也就是用不寻常的视角观察寻常的事物,使得事物显示出其些不寻常。所以,我们在创新思维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打破头脑中的所有条条框框,以便充分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达到更好的创新效果。“哥伦布的鸡蛋”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熟悉了。那么,怎样把一只鸡蛋竖立在桌面上呢?哥伦布的方法是把鸡蛋一端的蛋壳磕破一点,形成一个平面,从而使鸡蛋稳稳地立在桌面上,看了哥伦布的做法,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头脑中原先有一个框框,就是“不许打破鸡蛋皮”,这一条束缚是谁强加给你的呢?是你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原因就是我们头脑中无形的束缚很多,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要创新就必须摆脱定向思维的桎枯,超越重复、常规、传统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激发参与兴趣,增强探究的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它使学生获得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求知欲。学生一旦对所研究的事物发生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使各种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重视,从而为参与探究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探究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时时引起学生惊奇、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引发情感体验,使探究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积极的去探究其中的奥妙。如在教《奇妙的指纹》一课,让学生看完公安人员收集现场作案人员的指纹,最后破案的故事后提出疑问:“小小的指纹为什么能破案呢?”由于学生平常都看过类似侦破故事的电影,但却从没有去想过其中的奥妙。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产生了浓后的兴趣,迫切想知到原因,都去主动思考探究,增强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第四,提供参与条件,提高探究的实效性,培养创新精神。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的各个环节,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典型、较为完整的有结构材料,设计一个能满足学生探究需求的典型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途径,调动手、口、眼、脑、耳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过程,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如教学《物体的沉浮》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物体的沉浮情况,教师可以分三步让小组进行操作实验:1、准备体积大小相等,重量不同的两种东西。如:一个是木头小方块,一个是铁的小方块。让学生把这两种东西分别放到一个大容器皿(盛满水),观察这两种东西的沉浮情况,做好记录;2、准备重量相等,体积不一样的两种东西,如:一种是石头,另一种是木头。同样把它们分别放到盛满水的器皿里,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做好记录;3、准备两种体积和重量不相等的东西,如:小石块和一张纸片,分别放到盛满水的容器里,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也做好记录。这样,学生凭借教师提供的条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做好实验操作结果的记录,进行比较,归纳出物体沉浮的条件。这种由师生共同创设的参与条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精选合集]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