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打造文化强县 第一篇:打造文化强县建设“文化强县”的若干思考近年来,仪陇人抢抓机遇,负重拼搏,实现了新县城搬迁和两年大变化,同时也给仪陇未来的飞跃和繁荣创造了契机。为加快实现我县建设“文化强县”的目标,针对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作几点建议。一、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名县建设的现状分析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增多,文化事业逐步走向繁荣,文化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我县发展文化事业的优势。1、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文化事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努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并巩固成果,重视抓好文化事业单位班子配备工作和队伍建设,切实解决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2、文化基础设施较为齐全。我县通过抓好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公共图书、电影下乡、文化遗产、文化市场等中心工作,初步建成了县、镇、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城建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县城以“广场文化”推动群众文化活跃和发展。文化精品创作和生产推陈出新,艺术创作位居我市前列。实现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事业飞跃发展。红色文化已走进校园、进入景区、搬上舞台。“三下乡服务”开展正常。文物工作和非遗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市场管理比较健全。3、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贯通巴蜀,4A级琳琅山风景区、张思德故里、“丁氏庄园”、新政离堆、太子湖、金粟书岩等旅游景点造就了神奇的仪陇。仪陇这块红土地,具有仪陇特色的农耕民俗文化和天然、绿色食品文化。还出产大山香米、红司令酒、仪陇花雕、观紫豆干、腊獭兔等优质土特产,让外来游客一饱眼福、二饱口福,既弘扬了仪陇这个礼仪之帮的文明,又作为馈赠纪念之物,让来客带走无尽的怀念。4、教育事业取得可喜成绩。我县现有学校118所,在校学生203229人;现有教职工7158人,其中专任教师6849人。1999年,全县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臵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跃上新台阶。(二)存在问题。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展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特别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对价值观念取向与科学发展要求存有差异。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人的思想在多元化中发展,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偏移,淡薄了对人文精神的培育。2、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多。在抓经济工作和文化工作方面,部分领导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尤其是由于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一些领导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工作的主动性不强,组织实施的力度不够大,因而文化产业开发力度小、质量低、步子慢、效益差。3、文化产业发展投入不足。文化产业项目综合性强,工程量大,资金需求量大,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投入,同时,现行投融资体制不利于产业资本扩张,特别是社会性投融资渠道不畅,又缺少吸引外资,致使文化经济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缓慢。4、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基层文化阵地基础不牢、运转不灵的状态普遍存在。有些镇文化站“失守”,场馆设备、人员俱空;镇、村级文化阵地不配套、不作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及文化中心未能达到文化先进县新标准。县城没有一所高水准的电影院。5、缺乏各类文化事业人才。人才教育培训跟不上发展需要,文化从业人员与文化创新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文艺创作、文艺展演、文化传承、文化经营与文化管理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甚至青黄不接,基层文化人才失去作用,特别缺乏高层次文化人才。6、特色文化品牌重视不够。仪陇的“三乡文化”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以创作队伍庞大、艺术作品量多质优而闻名全国。1993年12月,仪陇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995年6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化先进县”和“剪纸、书法、篆刻之乡”;同年10月,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化先进县”。多少年来,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为使“三乡文化”得以良性传承,也采取了一定的扶持、保护、激励等措施,但力度仍然不够。仪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开发与利用,目前,仪陇县仅民间剪纸列入南充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其余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文化等因资金人力不足而被拒之门外,实乃仪陇文化之憾事。二、建设文化强县的几点建议仪陇要加快

是你****盟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