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手机使用条例(大全) 第一篇:手机使用条例(大全)手机使用管理条例为规范公司手机使用管理规定,维护公司财产安全,确保信息及时传递,保证公司通信畅通,特制定本条例。一、申请人条件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特殊岗位人员、公司中层以上人员配备公务手机。二、分配原则1.中层以上人员2.特殊岗位人员,如采购部,招商部等部门人员三、使用规则1.公务手机由公司统一购置、统一发放、统一缴费,产权归公司所有。2.手机须随身携带,妥善保管,严禁借给他人使用。手机合约期为两年,从配备手机之日起,若两年内离职,公司会按手机的使用情况酌情进行相应扣款3.若未经批准,私自将公务手机借给他人使用的,罚款200元,并且在此期间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及损失由借用人承担。四、费用管理规定1.公务手机主要用于工作联系,公司会为每部公务手机支付套餐费中层以上分两个套餐:全国通129元套餐/每月主叫660分钟,120兆流量,接听免费,电信公司每月实际按97元收取,每月公司再赠与员工23元电话费(打电话0.15元/分,短信0.1元/分),每月电信公司提供对账单,员工电话费标准是120元/月。全国通90元套餐/每月主叫360分钟,流量120兆,接听免费。(90元/套餐手机,第一年每月返90,第二年每月反30,电信公司第二年每月减免10块,第二年每月公司交50元)。因个人使用不当,造成超出工作套餐及固定消费内的费用时,超额部分由使用者自己承担。2.使用者应自觉节约通话,流量等费用。3.公司每月会根据电信部门开出的费用凭单向使用者来收取超额费用。4.公司会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公务手机业务功能。个人无权办理手机业务,确属工作需要需开通其他业务的,须报主管领导审核,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开通。五,故障处理规则1.手机发生故障时,使用者应及时向行政部汇报并说明情况2.属产品“三保”范围内的质量问题,由公司负责处理3.属于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维修费用由使用者本人负责4.因使用者保管不当,造成手机遗失或损坏的,由使用者承担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按同品牌同规格手机进行赔偿。行政部2014.8.25第二篇:文明使用手机文明使用手机主题班会策划书一:班会时间:10月15日19:00-20:30二:班会地点:A405三:班会背景:越来越多的同学在上课时使用手机,完全不理睬老师和课堂的纪律,影响了其它同学上课,较低课堂效率。四:班会意义:提高课堂效率,正确引导文明使用手机五:班会过程与方法:故事引导、明确事理。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培养学生的文明使用手机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七:手机的影响:1.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近年来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04年6月我校期末考试发现个别学生用手机作弊;2004年高考在湖北潜江,石首,南漳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事,再如电白高考舞弊案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2,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继网络之后,近两年在中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短信黄毒”,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调情”.有74%的学生每周发送10多条信息,44%的学生发送20多条信息.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短信的人IQ(智商)会降低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左右.而且,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正处在“似懂非懂”阶段的中学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

一条****杉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