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扬州慢教案终稿 第一篇:扬州慢教案终稿扬州慢一、导入: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繁华富庶,而且秀丽迷人。自古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说法,道出了人们对扬州的向往。她是杜牧之十年一觉中不变的牵挂,她是李太白烟花三月里惆怅的情思。风流袅娜,春光烂漫;宛如一位绰约的美人,却又似乎永远摆不脱风尘沦落的悲惨命运。千百年来脂粉香浓,又忽然一瞬间零落烟尘。然而无论靓丽还是憔悴,都缀成了珠圆玉润的婉转音调。让我们一起走进姜夔的《扬州慢》,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怎样动人的艺术世界?二、出示目标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首词的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2、欣赏这首词的美妙意境,体会本词艺术手法的作用3、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三、诵读涵咏自由放声朗读诗歌的序言往往是解读诗歌思想情感的一把钥匙,从序言中可以看出作者创作这首词的缘由是什么?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明确:感慨今昔,萧条冷落,黍离之悲。1、诵读指导①字正腔圆,发音饱满。要把每一个字的音发到位,不要含糊,要稳健地发音。②把握节奏,适当停顿。要把握一定的节奏,词与词之间要根据意思有自然的停顿,不能一气呵成。③进入意境,读出情感。读到山就要情在高山;读到海,就要意在大海。巍峨与雄浑,壮阔与深沉,就要在你的吞吐之间显现。词的词牌同时也是题目是《扬州慢》,因而它是一首慢词。什么是慢词?慢词就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创制的词,一般都比较长。我们读这样的词,吐字要慢,停顿要长,要读得沉着,荡气回肠。你要用周杰伦的节奏去读肯定坏事儿。④吐字要慢,沉着悠长。2、再找一位同学来评点一下,并且再读3、教师配乐示范朗读提示学生想象画面,进入意境4、学生再齐读一遍四、整体鉴赏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写本词的目的是感慨今昔,抒发“黍离之悲”。1、那么从上片和下片的描写中看,扬州的今和昔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明确:过去是繁华的,现在是残破的2、从上下片分别看,哪些描写看出了它过去的繁华和现在的残破?明确:繁华: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下片,“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杜牧的风流才情究竟和扬州的繁华有什么关系呢?杜牧的风流才情正是在扬州繁华秀丽的氛围中生发出来的,离开了这些也许他也只能像姜夔一样发出黍离之悲,扼腕长叹了。)残破: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下片,“波心荡,冷月无声”过去是风光秀丽的名都现在是残垣断壁的空城;过去是莺歌燕舞的青楼梦好,现在是凄清寂寞的冷月无声3、这是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对比。把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和今日扬州的萧条冷清作对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4、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扬州的描写分别用了哪种方式。明确: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另外一个写作特点。诗歌中的“虚”,指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象、虚物、虚景、虚境;诗歌中的“实”,指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实象、实物、实景、实境。在诗词中有为实,无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想像为虚;描写为实,议论为虚;现在为实,过去为虚;(在借景抒情诗中)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等等。写过去的繁华,扩大了诗词的意境,有力地反衬了今日山河的残破,使作者要抒发的昔盛今衰之感更为深沉强烈。五、探究鉴赏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炼句,往往一个字或一个句子而使意境深远蕴藉。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托一字而传不尽之意。宋代词人宋祁在《玉楼春》中有一句词“绿杨阴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有人评论说:“着一‘闹’字而卓绝千古”。红杏本是静态之物,用一闹字仿佛有了动感。拟人的修辞让你感觉到红杏似乎在各不相让,尽相争春比美。还能联想到在红杏的枝头上仿佛有蜂飞蝶舞鸟鸣,春天的盎然生机尽在其中。《扬州慢》这首词里同样有好多个词,值得我们这样玩味。让我们再来诵读一下这首词,去捕捉一下有哪些词或句子折射着这种深幽的意境光辉。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了强烈反差。春风十里扬州路,极言扬州之繁华,十里长街,垂柳夹道,春风弥漫。如今却是荠麦一片,城已倾颓,街已荒芜。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厌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

静芙****可爱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