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找最大公因数教案设计 第一篇:找最大公因数教案设计XX中心学校课堂讲赛数学教案设计XX完小XXX课题:找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本“例1、例2”。教学目标: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探索并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会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准备:课件、号码卡片7张、彩带2根、答题卡。课前准备:儿歌《幸福拍手歌》动漫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以“找伙伴”游戏导入)(一)课件展示游戏规则:1、抽到号码是8的因数而不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左边。(8号)2、抽到号码是12的因数而不是8的因数的同学站右边。(3、6、12号)3、抽到的号码既是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中间。(1、2、4号)【用彩带把抽到1、2、4、8号的同学圈起来,再用彩带把抽到1、2、4、3、6、12号的同学圈起来】请抽到的号码既是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并且最大的同学高高举起你的号码。(4号)(二)开动脑筋,建立概念:1、请想一想,试着把刚才的数学游戏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2、请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课件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教师板书:找最大公因数】二、明确学习目标。(游戏揭题后及时明确)1、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会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三、引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课件出示【标杆题】课本“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学习要求:1、小组讨论合作,试着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的。3、对比你所想到的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更合适?请简单说出理由。(1)排列法:先分别找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因数,然后找出最大的一个。(2)筛选法:①先找出18的因数,再圈出27的因数,然后找出最大的一个。②先找出27的因数,再圈出18的因数,然后找出最大的一个。(抽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学后反思】: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智慧屋)。1、X老师今年有()岁,你们班学习委员有()岁,请找出老师和学习委员年龄的最大公因数。2、课本“做一做”第三题。(答题卡:小猫钓鱼,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用线连起来)提示:1、请独立思考,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2、同桌交流,做完后你发现了什么?【练后反思】: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3、课本第11题*小巧匠。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三根小棒长度分别是12cm、16cm、44cm)五、反思总结。(开展你给自己几颗星评星活动)请同学们说一说学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①今天这节课你说了吗?(评发言星)②今天这节课你会了吗?(评智慧星③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评开心星附:板书设计找最大公因数只有公因数1时:1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好奇心强,自制力欠缺;接受事物快,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知识基础:已经认识并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意义,会一对一对、不重不漏地写出一个数的因数,为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做好了准备。认知特征:具备直观想象能力,能观察、分析事物;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与同伴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方面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第二篇:找最大公因数《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郝莉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3、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二)、情感目标: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三)、能力目标:1、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2、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灵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猜出生月份。让学生联系因数和倍数等方面的知识,给自己的出生月份设计一段“

Ke****6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