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把快乐还给学生 第一篇:把快乐还给学生201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完成了一项历时12年、涉及全国2万0—18周岁儿童及青少年睡眠的研究。这项研究发现,中国超过70%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与欧美同龄人相比平均每天少睡约40—45分钟;到了高中阶段,少睡时间增加到1个小时,100%的学生都有白天困倦现象。此项研究是目前国内首个儿童及青少年睡眠领域的系统研究。该研究的负责人表示,儿童及青少年睡眠不足会制约他们的全面发展,并易出现情绪维持能力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甚至导致多动、冲动、抑郁、抽烟、自杀等各种行为问题,影响我国未来的国民素质。无独有偶,天津市希望之星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和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天津市的80%中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毕业班学生睡眠普遍在7小时以下。专家表示,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造成智力发育缓慢、情绪低落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相关调查也表明,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长、家庭作业多、考试次数多。为此,《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五年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以《又该呐喊“救救孩子”了》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今天的‘救救孩子’,不是要把孩子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而是把他们从‘考试地狱’中解救出来,从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力下解救出来;不是为了让他们将来能幸福地度日,而是要让他们在眼前就能过幸福的童年。”这段话意味深长。五年后,2010年9月9日,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重庆市綦江县教委主任高思成寄语全县教师:把快乐还给学生。他的寄语源于2010年綦江县教委对全县1万多名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满意率低于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满意度。这引起了他的深思:“自古我们就将教师誉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现在蜡烛依然在燃烧,却没有照在学生心坎上。还有不少教师不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机械地抄写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会满意吗?”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不就是在给孩子施有害的无机化肥吗?一大堆无用的知识、僵化的培养模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机械枯燥的练习,没完没了的各种补习班,把孩子压得透不过气来。特别是那种无聊的补习班就像一桶一桶的化肥往幼苗上浇灌。每个庄稼人都知道,肥料浇多了是要烧死庄稼的。从根本上说,学生的成长需要快乐。然而,我们的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享受快乐的权利,让学生在缺乏快乐体验的环境中“成长”,这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北京十一中学校校长李希贵曾让学生列出自己最喜欢的十个地方。“非常遗憾,没有人喜欢学校;我还让孩子们列出学校里最喜欢的十个地方和十项活动,又让我非常遗憾,没有人喜欢课堂和教室。这是我感到特别沉重的一件事。”快乐成长的根本在于快乐学习。学生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他才愿意并且是全身心地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建议,把思维和精神集中起来投入到教师引导的活动中来。在快乐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是最轻松、最有效的。如果学校把“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作为追求目标,就会真正把学生看作有思想、有个性、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生命体,就会尊重每一个学生,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就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快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会在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得到体现,学校就会成为学生真情迸发的乐园。更进一步说,学校应该把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源来源:《人民教育》2011第1期)第二篇:把班级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作为一位从事二十多年班主任教育的教师,我向大家推荐一本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书:《把班级还给学生》。教育是他育,更是自育,我们除了教育者的角色,还要站在他育的位置唤醒孩子的自育。《把班级还给学生》要传递给我们的不是兵法,不是模式,而是“放开手”的理念;《把班级还给学生》不是月朦胧鸟朦胧的做作,而是从教、带班的豪情。虽说是“还给”,可是对于很多班主任来说真的还是在忍痛割爱,毕竟班级在我们的手里攥了那么长久,有了温度,有了情感的。其实,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而上路”就行了,不是为了利和权,而且是为了孩子幸福的明天,为了几代人的希望,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把班级还给学生》轻松了我们,成就了孩子,还了教育真本色。如何实现小学班级自主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主任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机会,让学生自我成长。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大家都知道,在“志当存高远、行须始足下”,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事须从小事做起。无有规

梦影****主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