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抗大旱保师生饮水 第一篇:抗大旱保师生饮水抗大旱保师生饮水2013年4月18日作者:阮潇潇截至目前,连续干旱已经造成元谋县26所学校23977名中小学校师生不同程度出现饮水困难。为让全县学校师生不因缺水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该县加大抗旱保教力度,确保中小学校师生饮用水安全。在工作中,该县将抗旱保教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成立了抗旱保教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校一策,制定科学合理的供水用水计划和应急预案,健全完善饮水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相关措施,做好各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证师生饮用水安全。坚持“分片负责”的原则,定期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拉网式”用水饮水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影响稳定的因素逐项统计,联合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协调、整治、化解,保障学校师生安全饮用水,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宣传载体,深入开展节约用水、饮水卫生安全及水源性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发动师生、家长、村民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抗旱保教工作,群策群力解决学校饮用水困难。提高师生的抗旱自救能力,使广大师生掌握饮用水安全知识,养成良好卫生饮水习惯,有效防止学校师生因饮水问题而发生传染性疾病和安全事故。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明确任务,规范桶装饮用水、自来水和井水的消毒卫生管理工作,禁止不合格的桶装饮用水进入校园,杜绝因长期出现停水、饮用水污染等突发事件发生。第二篇:众志成城抗大旱同舟共济保民生众志成城抗大旱同舟共济保民生——魏县全力打好“一抗双保”攻坚战(本报讯李艳波李彦锋)去冬以来,魏县持续干旱,2010年10月份降水仅6.3毫米,此后连续100天均无有效降水,比往年平均降水偏少85%以上。加之气温偏高,全县68万亩小麦已出现不同程度旱情。据调查,截止到2月10日,全县旱情较重、土壤含水量在40%-50%的麦田面积约40.9万亩,严重干旱土壤含水量30%-40%的麦田约22万亩,部分极旱地块麦田出现点片死苗现象约有10万亩。针对日益严峻的旱情形势,该县立足全民抗旱,凭借梨乡水城〃魏都河湖水系优势,完善抗旱工作机制,加强水源管理和水资源调度,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帮扶力度,最大程度的减轻了旱灾造成的损失。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及时下发《关于做好小麦抗旱保苗的紧急通知》,县四套班子领导分组深入联系乡镇(村)、街道(居委会)、生产一线指导抗旱工作。为更好地抓好抗旱工作,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工委、农牧局、财政局、农开办、农办、水利局、电力局、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抗双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办公室主任由农牧局局长兼任,具体负责全县“一抗双保”工作的开展。全面落实抗旱责任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领导、组织、责任、措施四到位。乡镇(街道)、村也分别建立了以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抗旱保苗工作小组,及时解决问题。北皋镇党委投入机动抗旱机具486台,落实资金26余万元。张二庄镇党委多方筹措抗旱资金16多万元,日出动抗旱劳力1200多人,动用机井96眼,投入抗旱机械280多台套,累计抗旱冬灌面积1.6万亩。院堡乡中三中村党支部组织20多名党员乡土人才成立“抗旱突击队”,对田间渠道进行全面清障,有效地解决3200多亩的农田用水难题。二是搭建宣传平台。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魏州时报等县内媒体开辟专栏,大力营造宣传氛围,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当前我县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克服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牢固树立长期抗旱、科学抗旱意识。先后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宣传手册5000余份。三是成立督导小组。成立25个督导组,对全县的抗旱进展情况进行及时督导,对在抗旱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在抗旱工作中表现较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促使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抗大旱。二、发挥水系优势,优化水源调度一是发挥梨乡水城·魏都河湖水系优势。该县通过梨乡水城魏都建设,建成了46公里长的环闭贯通的河湖水系,形成生态水面9000多亩,总蓄水量达1500万立方。去年11月23日,“引黄入邯”工程竣工通水以来,持续从黄河引水3000万立方,加之原来“引卫济魏”工程从卫河持续调水8000万立方,共引水1.1亿余立方,使梨乡水城〃魏都河湖水系始终保持了高水位运行,不仅保持了水量丰沛、景色秀美的水景观,也使河湖水系成为抗旱保丰收的平原水库。“一抗双保”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利用河湖水系的蓄水用于农业灌溉,为抗旱提供了充足水源。二是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中央空前加大水利工作的政策机遇,继续加快军留大型灌区项目工程建设,完成灌区内开挖衬砌渠道2.5公里,配套建筑物

努力****南绿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