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抛锚式教学理论及该理论指导下的化学教学设计(2000字) 第一篇:抛锚式教学理论及该理论指导下的化学教学设计(2000字)抛锚式教学理论及该理论指导下的化学教学设计(史蒙蒙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抛锚式”教学的提出“抛锚式”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vanderbilt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在约翰?布朗斯福特的领导下在1992年开发并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融入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2抛锚式教学策略2.1抛锚式教学的基本涵义“抛锚式”教学是一种以技术学为基础的教学范例,该范例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教师由主导者变为辅助者。在教学中,教师把教学重点至于一个既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以此形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所建立的教学情境就作为“锚”,而通过教学情境被确定的问题就被形象的比喻为“抛锚”。一旦问题问题被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也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了。由于“抛锚式”教学策略是以创设教学情境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的中心因素是“锚”,“锚”就是在真实情景中创设问题所依靠的故事情节。教师所设置的“锚”置于或镶嵌于宏观情景中,而不是独立的形成信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宏观情景,自己分析形成问题,此时教师充当着一个辅助者、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出独特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2.2抛锚式教学的环节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5解决问题(锚的消除):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即对知识形成了意义建构。6情景迁移:迁移是在一种教学情景中参与一种活动的学习会影响其在新情景中参与另外一种活动的能力,教师设计与学生相类似的或拓展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层次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所学习的内容。7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抛锚式教学策略框架图2.3抛锚式教学的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在抛锚式教学中,“锚”的抛出,就是意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2锻炼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先各自搜集信息,找出自己的解决的方法。然后,和同学相互讨论、合作。最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一起努力下,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法。3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个人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同时理清了现实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和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了知识建构。对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2.4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2.5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原则1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2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3基于抛锚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理论模型3.1根据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解,提出教学设计理论模型3.2基于抛锚式教学的教学案例设计课题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本节内容是选修化学四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基础。有了一定微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教学就是要利用电离平衡的理论来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水解平衡的概念。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本节课讨论的是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学生已有的知识观念是酸液显酸性、碱液显碱性,盐溶液显中性。教

光誉****君哥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