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抓干部作风建设村民生、促和谐 第一篇:抓干部作风建设村民生、促和谐黎川县抓干部作风建设促民生、促和谐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三包为民惠万户”活动,选派1016名干部组成126个工作组,到108个村及18个社区开展驻点帮扶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切实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在促民生、促和谐中创先争优。推行“民情连心卡”制度,“民情连心卡”正面印制市、县、乡工作组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反面承诺“有政策疑惑,可以要求解释”等10个方面的内容。以“民情连心卡”为“手”,把民情摸上来;以“民情连心卡”为“媒”,把民手牵起来;以“民情连心卡”为“诺”,把民心暖起来;以“民情连心卡”为“责”,把民事办起来;形成干部“亮”名片、群众“求”必应的干部作风。这一典型做法得到了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肯定,并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刊登《江西省黎川县发放民情连心卡,搭起干群连心桥》专题信息。至目前,工作组共为群众修筑通村、组水泥路18条,共计75公里;修复水毁灌溉渠道78条,共计42000米;建设农村自来水工程6个,解决了18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2011年全县新增烤烟生产面积1万多亩,达到3.3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之一;发展茶薪菇2.2亿筒,跻身“全国茶薪菇生产乡”行列;实施毛竹林低产改造2.3万亩,实现生态改善和林农增收“双赢”效益。同时,包村干部以“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分别与特困户、“五保户”、计生对象户、缠访户结成帮扶对子3072个,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500多个,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第二篇:突出重点抓落实改善民生促和谐突出重点抓落实改善民生促和谐——关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几点思考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职责,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要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艰巨任务,我们必须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夯实民生之基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最终目的,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路径和支撑。对县域经济而言,如果不发展、慢发展,财政就没有钱,很多事情就不好办、办不了、办不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就只能是画饼充饥,对人民生活的关怀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必须强化谋发展的意识,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开源增财,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撑和保障改善民生各项惠民措施的落实。一是通过实施产业升级战略,-1-促进县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就兴安来说,我们在农业方面就是要抓住优势产业不放松,做大做强葡萄、柑橘、甜玉米、食用菌、毛竹等特色产业。同时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发展工业方面,要立足保护漓江源生态环境,引进和培育环保型工业项目,大力发展以太阳能光伏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引领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在旅游方面,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景区景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继续举办好米粉节、葡萄节等节庆活动,以节促推介,进一步提升兴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带动三产的发展。二是要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发挥人才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现代经济增长表明,人才资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我们要大胆放活政策、放活机关干部、放活科技人才、放活生产要素,留住已有人才、用好优秀人才,做到充分调动全社会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投身到经济建设中来,促进经济大发展。三是实施民营主体战略,使县域经济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要通过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强化广大群众的发展意识和市场主体意识,鼓励和扶持个人去寻求就业,去办企业、搞实业,创造财富,增加收入,加快民间资本的积累。一个县域,人人能自谋出路,人人能自食其力,人人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就会形成大大小小的经济增长点,就能真正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二、要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为重点,满足民生之需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是民生之所需。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城市。要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修编的基础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

雨星****萌娃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