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投资心得 第一篇:投资心得汪建:一个70后的价值投资信徒苛求更为全局的时空观,用产业的眼光审视价格,在趋势投资人潮中甘愿寂寞地做一股思辨逆流,这个对价值投资有着执着情结的70后,正是当下一群在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价值投资之路信徒的一个缩影。不一样的规矩汪建,目前国泰君安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同时还是发行中的明星价值集合理财计划拟任投资经理。在他所率领的证券投研团队里,有一些被其他投资人视为不一样的规矩。这里的研究员在每个交易日四小时的交易时间里禁止看行情,同时还被要求在下午6点前尽量下班,避免晚上熬夜加班,但领导并不是在为压缩水电费成本担忧。每天的阅读时间里,阅读来自卖方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时间不超过一半;到优秀的上市公司调研是被鼓励的,但如果交不出一套详细、周密具备逻辑性的调研计划,研究员只能继续待在办公室为这次调研继续做案头准备。这里没有每日一次的讨论市场行情的晨会,投资经理例会是每月一开,但每年一次的研究方法讲座上,这些买方研究员必须挑选这一年中自己研究进步最大的一个子行业,就自己的理解用专门课题论文的方式进行整理和汇报,力求体现每个人原创性的产业和公司研究框架。比起大学时期写论文,这项工作被视为更高的挑战,没有太多文献可以参考,没有固定格式,“开题报告”也被要求要花足心思。写完这篇“论文”并没有结束,第二年这里的研究员又被要求在另一个行业上用这样的深度方式总结研究方法。研究员调研公司后完成的深度报告没有几十页是无法提交答辩的,资料数据的出处也要清楚注明。虽然面临诸多的“条条框框”,猎头公司们两倍以上薪水竟然撬不动这些研究员,而不少证书多多但欠缺创造性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却被屡屡拒之门外。与其他众多投研机构中研究员晨会夕会不断、“7点到23点”高强度工作以及“走马观花式”调研全然不同,上述这些诸多看似奇特甚至苛刻的制度要求,都几乎都来自为人亲和、略有些内敛的70后投资总监汪建的创意。正如朝夕相处的同事所认为的,只有在投资研究上,才能看到随和汪建的“较真”。在汪建看来,研究员和价值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浏览行情时间与研究水平之间甚至存在一定的反比关系,看行情很容易影响心态,干扰判断的独立性。太多的人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做趋势投资,其实知道收盘价、了解估值就足够了,基本面研究其实与K线图没有任何关系。4个小时的看盘时间,还不如去看些经典理论书籍,或去优秀上市公司与其管理层交朋友、请教问题。关于“高买低卖”苦果寓言汪建是一个具有十年证券从业经历的70后。在1996年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便早早加入了投资者的队伍,作为新股民一次幸运的经历给了他投资观的第一次重要启发。“那是在1996年,整个市场就是个投机市,”回忆起自己侥幸躲过当年的大跌,汪建仍记忆犹新,“我在12月人民日报社刊发社论前倒数第二天清掉了股票,看到此后连续几个跌停板,我第一次意识到短期的非理性暴涨迟早会被清算。”事后看,汪建觉得冥冥之中自己便注定远离了赌性。而十几年证券市场的跌宕起伏更是让他坚定了走近价值的信念。在研究生毕业后,汪建进入当时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做研究,随后担任了前任总裁的秘书;2004年后汪建又转战业内享有盛誉的国泰君安衍生产品部,负责数量化产品投资,包括基金组合,可转债、数量化投资模式;两年后来到资产管理部负责投研工作。看似辗转的经历在他看来却是一脉相承。在研究所宽松的环境下他从老一代优秀研究员身上学到了入门技能;总裁秘书的工作则是一门“免费的MBA课程”,让他从实践中明白了商学院里抽象的“战略、管理、财务、执行、授权、股东利益”这些概念,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感性认识的不足;曾经多年的FOF专户经验,让汪建又接触了大量的基金经理,并从不同风格的优秀人物身上了解到了成功者的优秀基因;在衍生产品部的工作经验让汪建对各类投机模式毫不陌生,即便是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期权、权证等创新业务,他也有了相当积累,从而在近期大家热炒新鲜事物时清晰识别和回避了“美丽谎言”背后的陷阱。对于投资方法论体系的构建,汪建和团队是从一个命题入手的:“为什么这个市场上总是大多数人跑输大盘?”如果正确解析了这个命题并找到对策,其实离成功可能已经不远了。通过长期对投资者的观察,汪建团队渐渐明晰了答案。“大多数人是短视的,他们将股市看作赌场,关注短期收益,只看明天能不能赚到钱;他们敏感于短期的影响因素而忽视长期的渐变因素;他们会严格按照看见的宏观景气度来进行资产配置,经济越热、仓位越重,而完全忽视了经济调整的风险”等等。在他们看来,严格和机械的“自上而下”模式每天都在让投资者交学费:2009年中国铁建、中国南车的惨淡表现就是又一个对“先猜宏观—后蒙行业—最后赌公司”投资模式的反思案例。另外,投资者的侥幸心理总伴随着投资行为,“回看沪指6000点,很多人当时不是不知道市场贵了,而

小代****回来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