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本站推荐).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1万字
约35页
0
3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本站推荐).docx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本站推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本站推荐)

第一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本站推荐)生态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必将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生态文化是促进天人和谐的凝聚力。泱泱五千年,中华民族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生态文化通过人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维护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四项服务功能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说,中华民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加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生态文化哲学智慧,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伴随和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成为凝聚人民追求梦想、鼓舞斗志的力量源泉。生态文化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源动力。绿色发展理念是对奢侈消费、资源低效高耗、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否定,是科学发展的思想精髓,也是生态文化的时代内容与创新。绿色发展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由于绿色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文化内涵,显示了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形成节约资源、恢复生态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生态文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向心力。生态良好、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状态和高尚的心灵境界,是构成美丽中国的基本要素。人们都向往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气清地净,老百姓渴望着能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安全食品、住上敞亮房子、有个舒适的宜居环境。这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也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荒漠绿洲文化和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等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和生态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出版科普读物及影像制品,开展生态文化公益活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和文化服务,提高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公信度和参与度,增强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自我约束力和社会影响力。生态文化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驱动力。文化软实力已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不尽如人意。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却不是文化强国。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撑,生态文化的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必须继承、发展和弘扬生态文化,以文化人,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增强核心凝聚力、竞争力,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让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走出国门,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生态文化代表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追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生态文化的根本价值向度。深入生态文化研究、挖掘、修复、继承、发展和创新建设,不断增强生态文化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将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发展活力,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生态美学从自然科学走进社会科学。生态美学是在美学体系之内加进了人的生态关怀。生态审美是人们可以欲求的一种期待或构想,即人们从风景那里获得审美愉悦,而这些风景本身又包含着生态功能。在这种形式与功能结合下,审美体验可推动和维护健康的生态系统,因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人类健康与福祉。生态审美的对象,既是自然本身,也包含对自然的重现和再造。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生态审美观。人类生命的意义在与天地自然的联系中得以拓展,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创造。生态文化的制度融合。生态文化核心理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为重要内容,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现了“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生态价值观。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生态伦理观。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生态文化优势结合,必将引领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潮流。生态文化事业和生态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生态文化事业以普惠最广大民众、覆盖城乡、融入发展、融入生活、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为目标,以保障公民的生态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民众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与文化服务,应建立政府主导、财政投入、社会和民众参与的机制,完善生态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本站推荐)

文档大小:3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